ZKX's LAB

成都郫都区:“存量换增量”出实招开新局

2020-07-28新闻13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创新实施“四大行动”。到2022年底,培育潜在独角兽60家、高新技术企业180家,主导产业占规上企业比重达到65%以上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确立为国家战略,是成渝地区面向未来最重大的时代机遇。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和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为此,作为成都市中心城区之一的郫都区,7月22日召开中共成都市郫都区委十四届十次全会(简称全会),就主动融入“双循环”、齐心唱好“双城记”郫都干什么、怎么干进行了决策部署。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郫都全会不仅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郫都区委关于坚定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决定》(简称决定),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14项重点任务。还在全市率先制定形成了《关于以存量换增量提高土地和空间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推动郫都高质量发展方案》(简称《方案》),把“任务书”变成了“施工图”。

《方案》明确提出将“挂图作战”,实施腾低换高、改旧建新、改革赋能、筑景增效“四大行动”。到2022年底,全区要培育潜在独角兽60家、高新技术企业180家,主导产业占规上企业比重达到65%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到2025年,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到3.5:33.5:63,公园城市形态初步形成,城市品质和宜居水平大幅提升。

实施“腾低换高”行动

增强城市发展动能活力

这两天,郫都成都现代工业港内一片繁忙景象:新入住的京东方配套企业——皮姆思(成都)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正在紧张的进行智能设备安装;万控科技(成都)有限公司9条新上的智能生产线已满负荷运行,原来生产一件高压柜体侧板至少要2个多小时,现在只需31秒;工业港管委会也在忙着搬迁,连同周边附近地块,不久后将被打造成五矿高品质产业空间……

“这是郫都‘腾低换高’增强发展动能的真实写照!”“聚焦全会、落实省市区决策部署,郫都每天都有新变化”。郫都区经信局党组书记付敏说。

近年来,郫都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重塑经济地理。创新实施“五控五减”举措,走出了一条生态价值创新转化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三年来,郫都区共关停“散乱污”等不符合规划标准企业3800余家;单位GDP能耗、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10%、27%;区域平均开发容积率从4.0降到2.4。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1.89亿元,比3年前增长近40%,服务业在三产中占比从37.3优化到61.7,稳居“西控”区域第一。

然而,郫都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目前已达到39.6%、为全市之最;单位产出效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如何集约高效、实现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郫都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正是如此,郫都《方案》应运而生。《方案》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将首先实施“腾低换高”行动,增强城市发展动能,建设具有国际影响的高端产业聚集区。

《方案》从“加快推进非主导产业逐步调迁、梯度推进低效企业有序腾退、有序推进闲置资源二次开发、积极推进落后工艺提标改造、全面推进双创空间高效开发”五方面着力,提出了“腾低换高”的具体路径,加快建设共生型产业生态圈,实现高效发展。

其中,对非主导产业调迁并制定时间表和违约责任;引导鼓励企业发展“飞地经济”;对圈而未建土地依法处置;创新定向供地、弹性用地等土地资源配置方式;制定出台双创政策3.0版、打造双创升级版、落实双创载体动态清退机制等亮点突出。

实施“改旧建新”行动

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品质

位于郫都区团结镇的春天花乐园,总占地约2000亩,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花卉集散中心,项目采用花卉与科技、文创、文旅、商务、教育、康养融合的“1+6”跨界集成发展模式,构建花卉产业经济生态圈。一期13万㎡花卉交易平台年交易额达到20亿元,带动周边花卉苗木种植近20万亩,直接带动就业5000余人。二期在建设项目面积约6.5万㎡,有3大主题业态组团、9栋连廊式商业体验中心、1个花卉主题生态消费街区,配套有雪顶教堂、天空跑道等“网红”打卡点,建成后将再提供1万个就业岗位。然而,这个亩产值超百万元的地方,三年前还是村民的低效农用地和老屋基……

郫都区相关负责人说,“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郫都区要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上开创新局,建设全国领先的科技创新示范区。”

郫都区《方案》为此明确提出,将从“三改”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三化”提升城市魅力颜值、“两提”激发城市消费活力、TOD模式集成城市复合功能、“撤改”并举优化发展布局等五方面着力,实施“改旧建新”行动,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品质。

“三改”就是要加快老旧院落(小区)提升改造、棚户区整体改造和农民自建房规范改造,推进城市微更新,提升宜居宜业品质。“三化”就是要对城市空间优化、形态美化、街区活化,塑造“水润田园、绿满鹃城、科技人文、活力时尚”城市风貌;“两提”就是要重点推进闲置商业提质增效、传统商圈提档升级。

尤其提出要编制全区“新基建”专项行动计划,加快建设AI社区、5G街区及景区等试验场景,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坚持以TOD建设引领片区综合开发,培育发展“TOD+时尚消费、创意经济、旅游经济”等新业态;围绕成都西部生活消费中心建设,培育“购物潮地”“晚味去处”等十大主题夜间消费新场景;加快推动农业旅游大公园、成都影视城等五大产业城镇功能建设;加快编制“场景营城”专项规划,打造一批网红打卡地和户外消费新热点;鼓励居民创新创业,发展共享经济、“宅经济”等新业态,提升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实施“改革赋能”行动

打造城乡融合示范先行区

6月的棋田村,阳光灿烂、景致怡人,沟渠绕田而过、稻田里绿油油的一片。这里是郫都区今年初在全省率先启动试点的“共享田园”。

农用地“三权分置”:所有权归集体、承包权归农户、经营权流转给“新农人”;宅基地同样“三权分置”:所有权归集体、资格权属于农户、使用权流转给“新村民”……郫都区的“共享田园”如同一个个大的磁场,把城乡人、财、物、技等多种资源要素集聚到一起,催生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共建共享共融“三共相通”的村美民富业兴旺景象……

改革,是郫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近年来,郫都区在“三块地”改革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先后探索出创新“共享田园”模式破解乡村要素缺失难题、创新“三园互动”模式破解区域空间割裂难题、创新“3C”模式破解集体经济空壳难题、创新“三化协同”模式破解产业融合不力难题、创新“打平伙九大碗”模式破解治理无序难题、创新“平台共建”模式破解科技转化不畅难题等“六创六破”改革经验。

“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郫都区要实施改革赋能行动,打造城乡融合示范先行区,建设具有示范引领的改革开放先行区。”郫都区相关负责人说,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持续破解“人、地、钱、业、技”等城乡要素优化配置难题。

记者注意到,此次郫都区《方案》,不仅从“盘活乡村低效闲置资源、农房改造提升乡村风貌景观、整合资源推动乡村片区主题发展、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富民增收”四方面对创新改革进行了细化。

还强调要以改革赋能、在数字应用融合上领跑示范;深化校地企合作,优化营商和人才育用环境;持续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项目投资清单、城市机会清单和产业清单;强化协同育链建圈、协同科技创新;强化上下和内外改革协同联动,形成合力。

其中,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所有权房地一体、分割转让;探索打破行政区划边界和管理体制机制壁垒,与成都高新区共建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区,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主题单元;创新“产业+生态+特色美食+文创+民宿+”发展模式,打造文化时尚新地标;探索“产加销一体化”农业全产业链融合运作模式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实施“筑景增效”行动

推动全域绿色创新发展

“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郫都区是古蜀文化发祥地和川西农耕文明源头,境内八河并流,常年气温只有16°C,“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已成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里茂林修竹、绿道蓝网,与30万亩“田成方、树成簇、水成网”川西平原美景一道,组合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安逸郫都”画卷……

前不久召开的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开启了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新篇章。郫都区将如何创新作为?

“生态价值创新转化是郫都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郫都区要在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上开创新局,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各类人才首选地。”郫都区委主要负责人的回答坚定有力。

具体来说,就是按照《方案》,从“聚焦生态品质提升打造全域景区、聚焦亲水文化打造蓝绿交织滨水空间、聚焦生态价值转化提升综合效益、聚焦发展方式转变做强生态产业”四个方面着力,实施“筑景增效”行动,推动全域绿色创新发展。塑造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美丽画卷,加快建设绿道型、郊野型、人文型、街区型和产业型公园城市示范区。

推进全域景区化、生态景观化;实施“宜居水岸、活水郫都”绿道蓝网工程;打造清水河蓝色科创走廊,形成复合多元的生态景观系统和“蓝道经济带”;对农业产业全链条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嫁接改造;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业质量溯源与认证体系;坚持“一个精品林盘(聚落)催生出一个规上服务业企业”理念,让每个林盘都成为融合发展体验区、创新企业孵化地……这些生态价值创新转化的新路径探索和实践,必将推动郫都区绿色创新发展继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

(来源: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催生#三权分置#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