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康有为就是这样促动光绪帝变法自强,失败后幸免于慈禧魔爪的

2020-07-28新闻12

康有为成功地发动“公车上书”的第二天,会试揭晓,康有为中了进士第五名,授工部主事。不过,康有为并不热心于官场任职,中了进士后,立即又向光绪帝上书,建议光绪皇帝及时变法。

一、受光绪帝赏识,被问政于总理衙门。

一八九七年冬天,发生了德国强占胶州湾事件后,康有为向光绪帝上书,痛陈中国处境危急,要光绪帝“及时发愤,革旧图新”,“以俄国彼得大帝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

光绪帝看了康有为的上书后,很受感动。他对康有为其人早有了解,对他的维新思想也是赞同的。于是,一八九八年正月初三下午,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询问天下大计。

纵论变法的康有为(剧照)

在总理衙门,康有为舌战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人,竭力主张变法自强:“祖宗之法以治祖宗之地,今祖宗之地不守,何有于祖宗之法!”“即一时不能尽去,亦当斟酌改定”。从而,革故鼎新,光大大清王朝。

二、上“统筹全局”折,促动光绪帝变法。

一八九八年正月初八日,康有为向光绪帝第六次上书,即著名的应诏“统筹全局”折。

其中尖锐地指出:“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中心思想是要“大变”。

理由是“夫物新则壮,旧则老,新则鲜,旧则腐,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物之理也。”

随这份奏折一并上呈光绪帝的还有《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大帝变政考》,供光绪帝参考。

光绪帝非常认同康有为的观点,把康有为的奏折,放在案头不时翻阅。

翻阅康有为奏折的光绪帝(剧照)

光绪帝是想变法的,但是怕慈禧太后掣肘。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说,光绪帝曾向西太后要权,说“如果不与我权,我宁逊位。”西太后另有别图,并不公开阻挠变法,只是说:皇帝要办的事情,我绝不阻挡。

既然如此,光绪帝便在一八九八年四月二十三日下诏“明定国是”。二十八日,康有为奉召入朝,和光绪帝谈了两个多小时,内容与“统筹全局”折基本一样。之后,光绪帝决心变法,并几乎全盘接受了康有为的主张。

康有为与光绪帝(图景)

一八九八年六月十一日至一八九八年九月二十一日的变法期间,光绪帝下了近六十道诏书,其中包括:科考中废除八股改策论;设立京师大学堂,在各省停办书院改设学堂;科考中增设经济特科,奖励新著作新发明等。

三、慈禧阴谋阻挠,光绪帝回天乏术。

正当维新变法轰轰烈烈地进行之际,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也在暗中活动。他们对光绪帝的一道道诏书根本不予理会。

慈禧与心腹在密谋(剧照)

其实,慈禧太后在光绪帝下发第一道变法诏书后的第四天,就命令光绪帝将自己的老师、“帝党”骨干翁同龢“开缺回籍”,并要求二品以上的大臣直接向她谢恩陛见。同时让自己的心腹大臣荣禄出任直隶总督,统率北洋三军。

之后,西太后又密谋决定,让光绪帝于九月随她去天津,然后借荣禄的北洋三军逼光绪帝下台,另立新君。这一阴谋,光绪帝和部分维新派人士都是知晓的,但是由于手中没有实权,毫无办法。

罗惇曧在《宾退随笔》中说,一八九八年七月二十日,光绪帝给了康有为一道谕旨:“朕惟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足以救中国,非去守旧衰谬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不能变法,而皇太后不以为然。

朕屡次几谏,太后更怒。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

无奈、绝望的光绪帝(剧照)

有人认为,其中的主要意思可能是,光绪帝希望通过康有为等人的活动,以争取外国公使的支持,从而保住皇位,继续推行变法。

但康有为等人没有领会光绪帝的意图,却倡导什么“迁都上海”,皇帝自任海陆军大元帅等无稽之谈。

后来,康有为等又把希望寄托于袁世凯,要袁世凯在天津保护光绪,杀掉荣禄。可是,袁世凯一到天津,就出卖了维新派,向荣禄告了密。

这样一来,变法陷入了危机,光绪帝已经无力回天了。

四、光绪下发密诏,康有为逃过慈禧魔爪。

形势急转直下后的一八九八年八月初二,光绪帝给康有为下了一道密诏,要康有为“迅速外出,不可延迟”。这说明光绪帝已经知道慈禧太后要搞政变。

康有为接到光绪帝的密诏后,离开京城到了天津。接着于一八九八年八月初六,搭英国轮船离开天津南下,去了日本。于是,康有为逃过了慈禧的魔爪。

#近代史#慈禧#光绪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