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谢伟:搭桥引路,责无旁贷

2020-07-28新闻5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作出了全面规划。广州、深圳等地也相继出台支持港澳青年创业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从学习、实习、交流、就业、创业等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于是,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抓住历史新机遇,拎起背包,装上自己的理想和对未来的期待,来到内地发展自己的事业,放飞自己的梦想,这里有开放的视野、包容的胸怀、广阔的舞台,港澳青年在这样的新时代中逐梦奋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拼搏正在进行时,逐梦永远在路上。广东省青联常委,广州市天河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谢伟表示:“我工作所在的天河区是广州第一经济大区,有条件、有基础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先行一步,天河区委、区政府形成高度共识,把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摆到粤港澳大湾区、全省、全市一盘棋中谋划,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我作为具体的分管者和牵头落实者,既是职责所在,也是情怀所系。”

“港澳青年回来创业就像回家”

2015年底,谢伟转任广州市天河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迎接岗位履职的新挑战,那一刻,他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天河区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集聚着全球高端创新要素,打造着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龙头节点和粤港澳大湾区“硅谷”。这里走出了以网易为龙头的互联网行业“广州军团”,昔日的城中村孵化出上万家创新企业,整个区域被誉为“超级孵化器”。而作为一名资深的青联委员,谢伟将目光放在了港澳青年的身上,他说,“那时候就期望邀请港澳社团到天河来开展逐梦之旅,开展体验之旅,让他们更全面、更直观地感受内地的大好河山和改革开放的崭新成就。让他们增强民族自豪感,认同国家发展成就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们参与其中,共同见证、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通过深入调研之后,谢伟终于找到了港澳青年来内地发展最大的顾虑,那就是“陌生感”。“虽然广州和香港澳门离的很近,但是地域有差别,思维模式也有差异,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才能让他们尽快地融入到大湾区中来,在这其中,我认为‘传帮带’是非常有必要的,让先来内地的香港人为他们服务,他们的认同感和接受度就会更高。”

谢伟在认真学习吃透有关政策之后,找准以“港人服务港人”的模式,物色和组织多名在天河扎根创业的热心港澳青年组成“港味十足”的服务机构,让服务的内容和过程更加契合港澳青年的需求。香港惠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林惠斌就是一名“先行者”。2000年,林惠斌孤身一人从香港来到广州创业,人生地不熟,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所以连逛街,他都要买一份地图,才不至于迷路。经过多年奋斗,林惠斌成功扎根下来。“作为较早来广州创业的香港青年,经历了环境不熟悉、政策不清晰的各种水土不服,到如今通信快速发展、电子支付平台畅通无阻的互联网时代。我见证了天河区的快速发展,家族企业也在广州站稳了脚跟,切身感受到天河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希望的地方。现在,我想尽一份作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为有志来广州天河的港澳创业者和普通打工者的共同进步,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2017年4月,作为天河区政协委员的林惠斌,与数名港籍政协委员一起在区政协会议上提案建议:设立一个机构,指导与服务香港青年来天河工作、创业。这个提案和天河区委的想法不谋而合。谢伟马上找到几个港籍委员了解情况后,组成工作班底,开始部署。在天河区委统战部的直接指导帮助并给予人力、经费、场地的大力支持下,仅仅半年时间,青年之家应运而生,这是“天河速度”。

10月20日,广州市天河区港澳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广州市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在天河区人才港正式揭牌成立。“成立这样一个青年之家,天河区有条件,也有需求。”谢伟说,“天河区是全市现代高端服务业和高新科技产业、高校、科研机构的重要集聚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天河区与香港、澳门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生,创新创业氛围浓厚,产业结构相似,欢迎有才华、有抱负的港澳青年到天河追逐梦想、实现梦想,天河愿意成为广大港澳青年圆梦的起跑点,也愿意与广大港澳青年携手共创未来。”

港澳青年心中的“网红”

身高一米九多,相貌斯文,举止稳重,26岁的叶正乔是广州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首个找上门的香港青年创业者。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创办的广州几何马奇设计有限公司,已涵盖高端少儿教育、艺术展览策划、潮牌服饰、咖啡甜品等多个领域。“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像工商注册、税收登记、社保办理这些事情让我感到非常迷茫,但好在有港澳青年之家帮我解决了很多困难。”回顾创业历程,叶正乔说创业不易,但也没有最初想的那么难。

90后设计师吴嘉惠,从英国伦敦进修设计专业回到香港,打工一段时间后,来到广州创业,他幸运地遇到了天河港澳青年之家,在他们手把手的指导帮助下,他在这里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并开始第一个设计项目,把天银大厦的顶楼改造成为共享办公空间T IM ETA BL E。开业之后,不少合作方主动要求合作。吴嘉惠表示:“大部分香港年轻人在广州创业,还是会选择天河。这里是广州的核心区域,除此之外,区政府提供的优惠补贴也让创业者倍感贴心。如果满足了条件还可以申报人才公寓,在住宿上可以节省一笔开销。”

和叶正乔、吴嘉惠一样,越来越多的港澳创业青年走进了青年之家,这里也成为港澳青年心中的“网红”打卡点。每年这里要接待上千人次的港澳青年。这里以民办非企业的形式为港澳青年提供政策解读、实习就业、学习交流、安居乐业等全方位服务,并成立发展咨询委员会聘请专家学者出谋划策,在港澳学生集中的暨南大学设立工作站,组成专兼结合的服务队伍。在全区众创空间、孵化器中优先选择有港澳资本背景的打造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要求基地承诺为会员提供至少三个月的免费办公,同时提供半价青年公寓酒店、信息免费发布等优惠措施,帮助港澳青年了解内地市场、对接产业资源、进行项目打磨,在培训辅导、人力资源、财税代理、品牌推广等方面助力项目的落地孵化。

“两年多来,我们敞开大门、广交朋友,在这个过程中,我好像也成为了港澳创业者,和他们一起谋划、推动,一起拜访相关机构、争取各方支持。虽然占用了自己很多休息时间,但一想到能帮港澳青年少走些弯路,实现人生出彩,就充满了干劲。”谢伟说,“在‘锦上添花’的同时,我们也着力做好‘雪中送炭’,率先成立由区委统战部、区司法局牵头、团区委等14个部门参与的港澳青年支援中心,组建专职队伍,为港澳青年提供政策解答、法律援助、心理辅导、临时救助等9大类支援,切实解决港澳青年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天河区为更好的服务港澳青年,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区各职能部门力量,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在政府层面开辟“绿色通道”;在全市率先出台针对港澳青年的扶持政策,拿出资源,提供优待;他们设计出不同服务方式,推动港澳青年个人成长与大湾区建设同频共振。例如针对融资需求,推动天河基金成立首期规模5000万元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金,已帮助7个港澳项目获得风险投资,其中K o of y(酷飞)滑板获得1千万港币融资。推动港澳青年之家与18个港澳社团签订合作协议,推动三地青年人才资源的流动和“增值”,建立点对点、定制式服务机制。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一个世界级的经济引擎,更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工作圈、生活圈。谢伟说:“看着现在的青年创业者,我感到由衷的羡慕,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好机遇,多项政策便利为他们创新创业服务。相较于内地青年,港澳青年也具备自己的优势,两者互补,携手共进,大有可为。于我而言,珍惜现在的宝贵机遇,甘为港澳青年搭桥引路,将来必定是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本文刊于《中华儿女》杂志2020年第8期】

#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