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出色业绩的背后,长安真能笑得出来?

2020-07-28新闻11

据乘联会数据公布,5月份,国内乘用车同比销量正式迎来上涨;6月份,车市正式进入恢复性增长。在将近半年的疫情影响下,国内汽车市场终于迎来了增长。

毕竟存在春节、疫情等多方面影响,车市2020年1-6月的这份“期中成绩单”其实并没有太大参考意义。起码在知行君看来,会更看重下半年各个车企的复苏速度,而彼时才真正考验车企的硬实力。

但从长安汽车近日公布的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来看,似乎,长安汽车还是想要借着上半

年财报预告,来大张旗鼓一番其在上半年的出色业绩。

扭亏下的隐患

首先,从这份财报的表面来看,长安汽车确实不乏炫耀的资本。

2020年7月14日,长安汽车正式发布了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据该业绩预告显示,长安汽车上半年净利润预计达到20亿元-30亿元,预计同比实现大增189.28%-233.93%。而前二季度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为每股0.42元盈利-每股0.62元盈利。

不论是对比起去年同期的22.4亿元亏损,还是相较于今年不少车企堪忧的上半年财政表现,又或是综合上半年严峻的车市大势。能够取得如此业绩,长安汽车根本不需要吝啬展示。

所以从时间节点来看,就能看到长安汽车对此半年业绩表现的信心。一方面,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的公布与长安汽车公布2019年度财报仅仅距离3个月;另一方面,按照往常来说,各个车企的上半年度财报都会在8-9月份公布,而长安汽车选择直接就在7月月中抢先发布预告。

事实上,在长安汽车才刚刚经历了严重亏损的2019年之后,并不难明白这半年财报对其的重要性。

2019年,长安汽车出现了上市以来的第一次亏损;2019年,长安汽车利润总额为-22.4亿元,同比下跌440.67%;2019年,长安汽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达到了26.47亿元,同比下跌488.81%,亏损超过了26亿元。

因此随着这份不振的年度财报发布,长安汽车其实就急需要一些乐观的消息来重振信心。几个月后的2020年度上半年财报,就是长安汽车回应质疑的重要一击。但现实就是,这份半年财报预告暗藏“猫腻”。

毫无疑问,这份财报是完全可以预告得到的。因为该财报预告指出,在报告期内,公司三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贡献净利润达到了52.75亿元:1.全资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公司放弃增资优先认购权,净利润增加21亿元;2.出售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股权,净利润增加14亿元;3.公司持有的宁德时代股票股价上涨,净利润增加17.75亿元。

换言之,长安汽车的“翻盘式”扭亏,靠的就是资产变卖以及炒股,而非长安汽车最传统、最核心的汽车制造产业。甚至在扣除了这超50亿元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贡献利润之后,长安汽车在传统制造业上,依然是亏损。

同时值得留意的是,类似行为在长安汽车上并非首次。为了不让2019年度财报过于难堪,长安汽车还同时发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预测:预计盈利5-7.5亿元。但盈利来源却是因为重庆长安新能源引入战略投资者所带来的超20亿元利润。所谓“重振信心”,细究之下实则含金量堪忧。

相似的处境

而事实上不少行内专家也表示,特殊情况特殊处理,长安汽车此举也不过是车企的一种自救方式。

确实,这不可谓没有道理,今年上半年注定是特殊时期。按照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狭义乘用车批售销量766.7万辆,同比下跌22.9%,而零售销量同比跌幅也达到了22.5%。在第一季度情势更是严峻,跌幅达到了41%。但是,这真能帮助长安汽车掩盖问题?

要知道,早在疫情爆发之前,长安汽车就已经经历了2016年-2019年的连续4年下跌;从2018年开始,营业利润就变成了负数。种种数据,都为2019年的严重亏损埋下伏笔。

况且,通过变卖资产、炒股等方式的盈利,长安汽车其实已经走上了与力帆、一汽夏利相似的自救之路。而这,绝对算不上是好消息。

力帆,在连续多年亏损和依靠银行借贷生存之后,2018年就开始依靠变卖资产、卖房等非经常性损益在获利;一汽夏利,自2013年开始亏损至今,就通过不断出售来维持运营,2015年到现时一共出售了一汽丰田股权、一汽华利、内燃机分公司、产品研发中心以及以固定资产来换取天津博郡股权等等。

制造产业没有太大好转,而通过变卖资产、炒股来赚钱,其实已然是一家车企的孤注一掷。

挺得过明年吗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前不久对自身提出了拷问——长城能挺得过明年吗?放到长城这些一线品牌上,是一次审视,但放到一些身处危机的企业上,其实就一次质问。那么把“能挺得过明年吗”的提问放到长安汽车身上,长安汽车又能以什么回应呢?

是炒股?是变卖资产?显然,对于一家车企,销量和产品布局才是最正确的回应方式。

从销量上来看,长安汽车公布的6月销量同比涨幅达38.1%,而乘联会显示长安汽车6月销量同比增长为25.6%;而从产品布局来看,长安汽车也推出UNI-T。不论是哪个方面,长安汽车在下半年的复苏表现都是可期的。

但深究一层却不难发现蹊跷。其一,乘联会数据显示,长安CS75系列上半年同比增幅达到了82.1%,言下之意,长安汽车销量增长依然只是依靠CS75系列。其二,长安汽车的新能源战略、高端品牌战略已经发布多年,但到目前也依然没有可观的成效,全新的UNI-T是传统燃油车,而相比起广汽传祺、WEY、领克等高端品牌,单款11.39万元起售的紧凑型SUV更不足以支撑起高端二字。

不顺应市场的产品布局,赢得现在的销量,又如何赢得未来的市场?

知行有话说

曾经的长安汽车,毫无疑问是强势的品牌。其有着悠远的历史,曾经有着出色的市场表现,而其归属的中国长安更是国内第一个车型产销过百万辆的中国车企。

但是在强大资源优势下,长安汽车却一次又一次错失了行业发展的时机。

在消费升级、电气化、互联化的加持下,汽车行业变革正在不断推进和加速,在这不进则退的时代,长安汽车所面临的挑战要比想象中更加巨大。起码从这份半年度业绩报告预告来说,要想重新背负一线自主品牌之名,长安汽车需要做的更多。

#小型车#5万以下#长安汽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