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陕北道情的艺术特点 清涧陕北道情mp3

2021-04-24知识7

清涧道情的发展概貌 五四运动以来,清涧道情经历了两大历史时期:1919年5月至1942年5月,旧戏统治着道情舞台,革命的专业文艺工作者同民间道情艺人极少往来,暂称为旧道情时期;1942年5月至1990年,道情艺术经历了历史性变革,蓬勃发展,可称之新道情时期。1942年5月至1949年9月,为新道情开创阶段。由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指引,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为群众服务,边区文艺事业开了新生面。1943~1944年之交,鲁艺秧歌队在米脂用道情曲调编演了反映减租斗争的秧歌剧《减租会》,很受群众喜爱,其中一段独唱被称之《翻身道情》(贺敬之词,刘炽曲)流传至今。鲁艺创演的大型秧歌剧《惯匪周子山》,剧中运用道情调8次,在延安演出后,广为传唱。不久,文艺界、理论界知名人士艾青、艾思奇和周扬等先后在讲话或文章中论及道情。在延安新秧歌运动推动下,农村群众性秧歌和道情活动方兴未艾。1944年春节,清涧18班秧歌于县城会演,乐堂堡秧歌队演出《做军鞋》等4个道情戏,受到嘉奖。10月,安波在《解放日报》著文,介绍子洲驼耳巷区的道情活动。1949年建国前夕,在布达佩斯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上,中国代表团李波演唱的《翻身道情》、《兄妹开荒》和郭兰英演唱的《妇女自由歌》。

清涧道情的基本内容 一:腔调清涧道情素有“九腔十八调”之说,但真正罗列起来却很难一一对应。根据搜集整理,其腔调共有[平调]、[十字调]、[凉腔]、[一枝梅]、[耍孩儿]、[五花腔]、[跌落金钱]、[滚白]、[介板]等九大类。1、[平调]平调又称“七字调”,为上下句结构型,是陕北道情唱腔中最基本的调式。平调唱腔从抒情需求上可分为花音平调、立调、苦腔调等;从节奏和板式上分为大起板、慢板、哭板、还阳板、二流水、一道腔、二道腔、三道腔、送板、落板、载板等,它们共同构成了道情唱腔中起、承、转、合、绕的一个完整的系统。2、[十字调]十字调是三、三、四词组结构的唱腔,每句十个字,两个相同的句子构成一个循环。其板式有慢十字调、快十字调、十字调倒板、十字调落板数种。3、[凉腔]凉腔又叫“冒凉腔”,在陕北方言中特指有“昂扬之气”的意思。此腔结构独特,在开头部分是一个由低向高的七度音程上翻,中间部分由两个对称句组成,可自由反复,结尾是前两部分旋律经节奏变化之后的再现,整个唱腔高亢嘹亮,叙事性较强。板式有高音凉腔、乍腔、平调凉腔、抢句子凉腔、半凉腔等。4、[一支梅]一枝梅是一种很独特的调式。开头和结尾节奏自由舒展,延长音多,中间段节奏铿锵有力,。

陕北道情的艺术流派 陕北道情作为陕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按其流行地域和艺术特点划分,可分东路道情、西路道情和清涧道情。东路道情是指民国初年从山西临县等地传入府谷、神木等县与本地语言、民歌等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道情。西路道情是指从甘肃陇东一带,通过皮影、社火等途径传入定边、靖边、横山等县与本地的语言、民歌相结合而演变发展起来的道情。清涧道情是专指流传在清涧县及其邻区的道情。其中清涧道情最为盛行、最具代表性,被誉为“正宗的陕北道情”。

#清涧道情最好听的歌#陕北清涧道情大全视频#陕北清涧道情唢呐#清涧传统道情剧柜中缘#陕北清涧道情剧退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