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苏秦张议、合纵连横的典故

2021-04-25知识6

苏秦张议、合纵连横的典故 典故:公元前313年的一天,秦国的使臣张仪来到楚国,对楚怀王说:“秦王愿意和大王结成兄弟之国。大王如果能同齐国断交,秦国愿献地六百里,两国永远和好。楚怀王听了非常高兴,便一口答应下来,并派使者同张仪一起来到秦国,打算接收土地。可是刚入秦国境内,张仪就假装从车上摔下来,称病不出,拒绝会见楚国的使者。楚怀王见秦王迟迟不肯献地,以为秦王担心楚与齐的断交不够彻底,于是又派人北上大骂齐王。齐王被惹怒了,坚决和楚国绝交,并且与秦国建立了联盟关系。当楚使再次向张仪索讨献地时,张仪却说:“哪有六百里地献给你们,一定是听错了,只有六里宽嘛。楚怀王发觉上了当,决定发兵攻秦,结果受到秦、齐两国夹攻,楚国大败而归。接着,在蓝田交战中,楚国又被秦国打败,割给秦国两个城市。从此,楚国就一蹶不振。这就是张仪采用连横政策,帮助秦王离间敌国联盟,扩张秦国势力的典型例子。

合纵连横的故事 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东西相连,故称连横.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的目的在于事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当时的最著名的纵横家除了苏秦、张仪之外,还有公孙衍.公孙衍曾于前318年联合魏、赵、韩、燕、楚五国攻秦.时人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后来苏秦和赵的奉阳君李兑也曾于前287年联合五国攻秦,使秦被迫废除帝号,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张仪在秦推行的连横策略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使秦惠王“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散六国之从(纵),使之西面事秦”(《史记·李斯列传》),真正达到了通过连横政策的推行而兼并土地的目的.合纵连横的斗争适应了战国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各国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历史作用应当引起人们重视.

请问连横与合纵的区别是什么。知道合纵和连横的历史典故,但是不知道二者之间根本的区别是什么。请教请教。合纵连横(hezong lianheng)战国时期纵横家?

#合纵连横的含义#合纵连横的故事介绍#合纵连横的成语有哪些#合纵连横典故#合纵连横的典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