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沾衣欲湿杏花雨”的下一句诗句是什么? 沾衣欲湿杏雨花下一句

2021-04-26知识0

“沾衣欲湿杏花雨”的下一句诗句是什么? 吹面不寒杨柳风。原文: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译文: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另人陶醉。出处:《宋诗纪事》卷九三作者: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不详。志南的生活状态已不可考,他在当时的文坛上也没有\"中兴四大诗人\"以及\"二泉先生\"诸人的风头那么健。但就这短短的一首诗,就以其对早春二月的细腻感受和真切描写,把自己的名字载入了宋代诗史。

“沾衣欲湿杏花雨”下一句是什么? “沾衣欲湿2113杏花雨”下一句是“吹面不寒5261扬柳风”绝句志4102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165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译文: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杖,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赏析: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 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沾衣欲湿杏花雨的下一句,和整首诗的意思. 吹面不寒杨柳风: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作者:僧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不详“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于画意.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宋·释志南《绝句》(妙句之妙)杏花盛开时节,细雨蒙蒙,衣衫渐沾渐湿,杂着杏花的芬芳;杨柳吐青,天气转暖,春风拂面,醉人宜人,伴着杨柳的清香.剪剪轻风细细雨,悠然徜徉春色里,何等惬意.雨,冠以杏花;风,冠以杨柳.雨,是杏花浸湿过的雨,似乎更纯净;风,是杨柳筛滤过的风,似乎更清爽.杏花雨,杨柳风,把风雨花木糅在了一起,使春意的色彩渲染得更加浓重.

#沾衣欲湿杏雨花下一句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