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碘量法测定铜中,加入碘化钾起什么作用 碘量法氟化钠作用

2021-04-26知识1

简述碘量法测铜时的原理,加入过量的ki的作用.为什么临近终点还需要加入kscn 碘量法测定铜是基于弱酸性介质中,Cu2?与过量KI作用,定量析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3636665出I?,然后用Na?S?O?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从而求出铜的含量。反应式为:2Cu2?+4I?=2CuI+I?(1);I?+2S?O?2?=2I?+S?O?2?(2)在反应式(1)中,加入过量的KI,使反应迅速完成,起着还原剂、沉淀剂、配位剂的作用。在反应式(2)中,由于CuI表面会吸附一些I?,使得测定的结果偏低。为此在接近终点时,加入KSCN,使CuI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CuSCN吸附I?的倾向较小,可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但KSCN不能加入过早,因为它会还原I?,使结果偏低。SCN?+4I?+4H?O=SO?2?+7I?+ICN+8H?扩展资料碘量法的影响因素(1)适用 pH2~9:淀粉指示剂在弱酸介质中最灵敏,pH>;9时,I?易发生歧化反应,生成IO、IO?,而IO、IO?不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当pH时,淀粉易水解成糊精,糊精遇I?显红色,该显色反应可逆性差。(2)使用直链淀粉:直链淀粉必须有碘一价负离子的存在,才能遇碘变蓝色;支链淀粉遇碘显紫色,且颜色变化不敏锐。(3)50%乙醇存在时不变色:醇类的存在降低指示剂的灵敏度,在50%以上的乙醇中,淀粉甚至不与碘。

碘量法测定铜中,加入碘化钾起什么作用 可加快反应速率,I?与I?形成I3?,增加了I?的溶解度,防止I?的挥发。碘量法的原理:是利用的I?氧化性和I?的还原性为基础的一种氧化还原方法。基本半反应:I?+2e=2I?,I?的S小:20℃为1.33×10?3mol/L,而I?(水合)+I?=I3?(配位离子)K=710。过量I?存在时半反应。极微量的碘与多羟基化合物淀粉相遇,也能立即形成深蓝色的配合物,碘的这一性质是使碘量法得到应用。扩展资料影响因素(1)适用pH2~9:淀粉指示剂在弱酸介质中最灵敏,pH>;9时,I?易发生歧化反应,生成IO、IO?,而IO、IO?不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当pH时,淀粉易水解成糊精,糊精遇I?显红色,该显色反应可逆性差。(2)使用直链淀粉:直链淀粉必须有碘一价负离子的存在,才能遇碘变蓝色;支链淀粉遇碘显紫色,且颜色变化不敏锐。(3)50%乙醇存在时不变色:醇类的存在降低指示剂的灵敏度,在50%以上的乙醇中,淀粉甚至不与碘发生显色反应。(4)随着温度的升高,淀粉指示剂变色的灵敏度降低。(5)大量电解质存在的情况下,也会使其灵敏度降低甚至失效。(6)淀粉指示剂最好在用前配制,不宜久存,若在淀粉指示剂中加入少量碘化汞或氯化锌,甘油、甲酰胺等防腐剂,可延长贮存时间。。

用间接碘量法测胆矾中铜的含量时加入碘化钾有哪些作用 可加快反应速率;I-与I2形成I3-,增加了I2的溶解度,防止I2的挥发.

#碘量法氟化钠作用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