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我国战国时期“合纵连横”是怎么一回事 合纵连横怎么连衡

2021-04-26知识0

古代人所指的「合纵」和「连横」分别是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上,合纵是南北纵向结盟,连横是东西横向结盟,战国中期时强国是齐秦东西两帝,这两个国家刚好是…

“连横”与“合纵”具体内容 合纵连横(hezong lianheng)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 合纵、连横运动是战国中期产生的一种外交策略.战国中期,诸侯都先后称了王,但这些称王的国家,除宋和中山两国外,都是万乘的大国,其国力与西周时的周王室相当.这些大国原本是西周王室的诸侯,有的甚至是诸侯国中的卿大夫(如三晋的韩、赵、魏).它们发展成为\"万乘\"的大国,是在不断吞并周围小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小国的消失,大国间的斗争,已不是争夺对小国的领导权,而是关系到大国本身的存亡.较强大的国家力图削弱并逐步吞并较弱一些的国家,较弱一些的国家为自身的生存计,就互相联合起来抵抗强大的国家来侵.抵抗一经失败,又纷纷转向强国以图自保,于是,\"合众弱以攻一强

“合纵连横”的结果是什么?秦国后来怎样?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称为王。随后韩、赵、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后称王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233656539。各大国纷纷拉拢与国,出现合纵连横的高潮。合纵连横的实质是秦与齐、楚这两大东西对峙集团的斗争。秦在这一期间基本上居上风,先后制服韩、魏,重创楚国,攻灭巴蜀。齐因未与秦直接交锋,仍保持东方霸主地位。赵亦实力较强,赵武灵王曾实行“胡服骑射”,图灭中山和攻略胡地。战国晚期,各国之间的兼并更加激烈。楚违背纵约,与秦结盟,但在齐、韩、赵以及背盟的秦国的两面夹击下,一蹶不振。赵灭中山。国力强盛。齐虽挟韩、魏与秦相抗衡,但却难以阻止秦对韩、魏的蚕食进攻。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次年,苏秦、李兑合赵、齐、楚、魏、韩五国攻秦,罢于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秦归还部分赵、魏失地求和。次年,齐灭宋。秦遂主谋合纵攻齐。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使乐毅为将,合燕、秦、韩、赵、魏五国攻齐,攻入齐都临淄,占领齐国长达五年。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组织反攻,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从此无力与秦抗衡。这以后秦的对手主要是赵国。秦在进一步削弱楚的基础上,向东积极发展,与赵形成正面。

#合纵连横怎么取消#合纵连横怎么连衡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