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什么意思 人生八苦之求不得

2021-04-26知识3

\ 1,出自《大涅盘经-第十二》。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6303161八苦乃众生轮回六道所受之八种苦果,为四谛中苦谛之主要内容。2,生总是苦乐参半,知其乐,忘其苦。明其心,苦其志。追其型,忘其意。所说,所想,所做,所为,所用,所弃,所喜,所怨,所忧,所虑。皆为人之五行,心志之所发。那么人生百味有多少是苦的?生老病死,爱恨情仇,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坎坷迷离,伤痛落失,众叛亲离,流离失所,凡此种种都为苦之表象。生、老、病、死,是自然生理上的痛苦;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和求不得,是精神上的痛苦。怨憎会,就是和怨恨、憎恶的人或事物在一起,无法摆脱,是一种痛苦;爱别离,和自己亲爱的人分离,是一种痛苦;五阴炽盛,五阴即色、受、想、行、识五种。‘炽’,火热也。盛,众多也。阴,障蔽也。是说这五种法能障蔽吾人本具妙觉真心,使之不得显现。求不得,想得到的东西却总是得不到,又是一种痛苦。扩展资料佛陀为什么要讲无常、人生八苦。佛教的本质是让我们看到事物的真相,不需要过于的想要,得到,执着不放。而是要我们加倍努力地创造,奉献自己的价值,造福社会,互助互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宇宙法则,也是因果。

佛家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五阴盛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234326430”(谛是真理的意思),“八正道”,“六道轮回”等等。“四谛”的第一谛即苦谛—人所经历的生老病死一切皆苦。这有几分道理,曹操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既有苦难,也有欢乐,基督徒在苦难中要学会忍耐,要靠主常常喜乐。第二谛是集(集是因的意思)谛—一切苦难的原因在于人有欲望,就会有行动,就是造业(造孽),就要轮回(转世)。基督徒认为欲望和行动应分为正常和不正常两种,适量追求衣食住行包括婚姻,金钱都是正常的,用不道德的手段过度追求这些就是贪欲,是犯罪。圣经劝人既要敬拜上帝,又要辛勤劳动,不应好逸恶劳。信上帝和上帝之子耶稣并行善的义人死后灵魂上天堂,恶人死后灵魂下地狱;以后还会复活,义人复活进入新天新地永生,恶人复活进火湖永灭。基督徒认为不存在投胎转世,轮回。第三谛即灭谛—必须消灭一切欲望,才能消灭苦因,断绝苦果,达到不生不灭的涅盘境界。基督徒认为应该消灭的是不正常的欲望(贪欲即罪的欲望),而不是正常的欲望;如果消灭正常的欲望,就是自杀或灭绝人类。给人带来烦恼痛苦的是贪欲贪婪,而不是。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离别、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何解? 这是佛经中在讲轮回2113痛苦中的人道苦部分的内5261容。人有八4102种明显的痛苦:生苦1653、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和不欲临苦(有的叫五蕴炽盛苦)。一般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亲爱之人分离)苦、怨憎会苦(与讨厌的人或者仇敌相遇的痛苦)、求不得苦(想要的无法获得)与不欲临苦(不想要的偏偏降临到身上)比较容易理解,就不解说。生苦:包括了住胎苦、出胎苦。住胎苦包括胎中狭窄苦、子宫臭秽苦、母亲饮食不当苦、母亲行住坐卧压迫苦和温度寒热不调苦等;出胎苦包括挤压苦、剥胎衣苦等。

#佛教八苦求不得#人生八苦之求不得#人生八苦求不得#佛说人生有八苦求不得放不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