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求唐律疏议卷 第一 名例律(总书)的白话文翻译,谢谢 唐律疏议卷四翻译

2021-04-26知识0

求唐律疏议原文和翻译 原文:353?诸犯罪欲2113自5261陈首者,皆经所在官司申4102牒,军府1653之官不得辄受。其谋版叛以上及盗者,听权受,即送随近官司。若受经一日不送及越览馀事者,各减本罪三等。其谋叛以上,有须掩捕者,仍依前条承告之法。译文:第353条,凡犯罪的人要自首的,都到各自所在地有关官署去陈述交代,军府的官员不得擅自受理;属于谋叛以上的罪以及盗罪的,允许军府接受,但立即送交附近有关官署。军府接受之后经过一天不转送及越权包揽事情的,按所审理的案犯之罪减三等处罚。其中谋叛以上的罪,有必须突击捕捉的,仍旧依照前面条文中关于官员接受告诉的办法处理。《唐律疏议》,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为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全文共三十卷,要在这篇幅有限的地方把这样一部书搬进来再进行翻译,这是不现实的。建议去专门网站或书店购买。

“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高手帮忙翻译一下。谢谢了。 意思是:两个相同国籍的外国人之间适用该外国的法律;不同国家的外国人之间适用唐朝的法律。出处:《永徽律·名例律》《永徽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涉及国际私法概念的法典。唐统治者在《永徽律名例律》中作了如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来调整各种具有涉外因素的法律关系。而在欧洲,直到1756年《巴伐利亚法典》中才第一次有了成文的国际私法规定。扩展资料:《永徽律》是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颁行的法典。永徽初,长孙无忌、李勋、于志宁等根据《贞观律》撰成,计12篇,500条。内容基本与《贞观律》相同。唐统治者为了确保法律适用的统一,使执法官吏懂得每一条文的精确含义,发挥法律的效能,永徽三年,又诏长孙无忌等人撰写《疏议》,对《永徽律》逐条逐句进行解释。永徽四年撰成奏上,共30卷,附于律文之后,同时颁行,与律文具有同等效力。律与疏合在一起,称《永徽律疏》,后世称《唐律疏议》。是唐律发展到完备阶段的标志,也是宋、元、明、清、各代制定和解释法律的蓝本。对越南、日本等国的封建法律也有很大影响。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封建法典。

唐律疏议中户婚律的白话文? 户婚律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有关婚姻家庭的立法。主要指唐朝《永徽律》关于户口、田宅和婚姻的规定。该律计3卷46条,分布于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

#唐律疏议原文和翻译#唐律疏议卷四翻译#唐律疏议全文及翻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