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第四百四十五章 人之道 损不足以奉有余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

2021-04-27知识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什么意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此语出自《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四十二章经讲的是什么内容? 内容:迦叶摩腾、竺法兰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63031称为一章,共选集了四十二段话,编集成了这部《佛说四十二章经》。又绘画释迦牟尼佛像供养,由是东土佛法僧三宝具足,是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始。《佛说四十二章经》集结了佛陀关于持戒、忍辱、断欲、精进、观空等事的四十二段语录。通摄大小乘一切教义。据历史记载,《佛说四十二章经》是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第一部重要经典著作。通篇言简义丰,明了易懂,通摄大小乘一切教义,涵诸法要。扩展资料:四十二章经的赏析:在这部经中,从第二章起,有很多章节,一再强调要:断欲绝求、割爱去贪、舍爱得道、财色招苦、色欲障道、欲火烧身、意马莫纵、正观敌色、欲火远离、心寂欲除,乃至直心出欲。在四十二个章节中,共有十一个(四分之一强),反复强调断欲割爱,绝求去贪,直心离欲的问题。由此可见,断欲去贪对修道得道的重要性了,这也可知,宣化上人所以要作此浅释和出版此经的苦口婆心了。所以,实在也可以说,这部经典,真是拯救西方社会,乃至世界各国社会,因误用物质文明而产生严重流弊的一帖良药了。《佛说四十二章经》,这部经的名字有七个字,这七个字有通、有别。。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出自哪里?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原文如下: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译文: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扩展资料:《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哲学上,“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

#第四百四十五章 人之道 损不足以奉有余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