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萧山进化镇欢潭村 萧山汽车站有到临浦镇的公交车吗?

2021-04-27知识1

欢潭村的概况 欢潭村是欢潭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乡中小学、卫生院、信用社、供销站、广播电视站、邮电所、文化站、汽车站等乡级机构均设在村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欢潭村,1986年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1990年村妇代会获萧山市市级妇代会称号。1991年被评为萧山市农业战线先进集体。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有35人,60岁至70岁的人数更多,老龄工作任务很重。1992年村老人协会被评为萧山市开拓老年事业先进集体。欢潭村历史悠久,人才辈出,著名的人物有:欢潭村有影响的人物还有:田子夫,1953年牺牲于朝鲜战场。复员军人田马松,1959年两上北京,分别出席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和全国烈军属、荣复军人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复员军人田建林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立三等功。村妇女主任丁松青是萧山县、杭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村支部委员田志仁是萧山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村主任田一文是萧山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0年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

欢潭村的历史名村 据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发现,欢潭村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历史古迹和传说较多,著名的有岳飞率军掘潭饮水的欢潭和唐代古刹大岩寺。村口有一直径3米,深约1米的水潭,俗称欢潭。村名记载最早见诸1938年《绍兴县志资料》中的《天乐志》。村名来历据《田氏宗谱·欢潭记》:欢潭者,因有天潭,故以潭名村。潭在村口湖堤边,宋时古迹也。周不数寻,深不及丈,四时澄澈,不涸不溢,水清味甘。自宋岳飞行军至此,饮潭水而欢,故名。新编《萧山县志》也记载:相传南宋岳飞率兵抗金,行军至村口,见泉水潭,欢饮止渴,故名。后人为纪念岳家军纪律严明,将泉水潭围成七角形,以青石板作栏,中间的一块栏石上镌刻着潭铭,定名欢潭。1990年,欢潭乡人民政府征地1.5亩,投资8万元,建成欢潭公园,内有单檐歇山式六角亭,名欢潭亭,有106平方米的管理房和活动室,立乡碑1座。在欢潭村及附近一带,亦留下岳驻村、牛皋村、牛皋岭等纪念性的历史地名。田姓为欢潭村的大姓,约占全村80%的人口。田氏原籍河南开封府陈留县田家庄,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随驾南渡,定居于天乐乡(今欢潭乡),至明永乐年间,已历13世,时徙巨族实边,全族迁居陕西临洮,尚有一子因出继未。

萧山的历史文化 萧山也号称有八千年文化啊。跨湖桥遗址。萧山历史沿变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会稽郡,萧山属会稽郡地。西汉初至元始二年(公元2年)间,始建县,名余暨,属会稽郡。“余”为越语,越人称盐为“余”,因当时萧山产盐,又临暨浦,所以称“余暨”。属会稽郡。汉末童谣:“天子当兴东南三余(指余姚、余杭、余暨)之间”。所以孙权在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改余暨县为永兴县。属会稽郡。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并永兴入会稽县,唐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复置永兴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永兴为萧山,因县治西部有萧山而得名。作为山名的萧山,早在《汉书·地理志》余暨县名之下已有记载,其来历是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率剩下兵卒停留于此,四顾萧然,故称此山为萧然山,亦名萧山。1949年5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萧山,为省直属县。1949年6月底,划归绍兴专区。1952年起,复为省直属县。1957年划归宁波专区。1959年改属杭州市。1987年1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萧山县,设立萧山市(县级)。1988年1月1日,正式挂牌。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2001年2月2日国函[2001]13号),撤销萧山市,设立杭州市萧山区(2001年3月9日浙政发[2001]12号。

#进化镇欢潭村夜景#萧山进化镇欢潭村现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