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12.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的典故

2021-04-27知识0

合纵连横的典故 战国中后期,七雄争霸,出现了秦齐两大强国遥相对峙的局面。为了争取在兼并战争中获胜,齐国和秦国都展开了争取邻国,孤立敌国的斗争,而魏、赵、韩、楚等国内部也分成联秦。

合纵连横的历史 合纵连横运动是战国中期产生的一种外交策略。战国中期,诸侯都先后称了王,但这些称王的国家,除宋和中山两国外,都是万乘的大国,其国力与西周时的周王室相当。这些大国原本是西周王室的诸侯,有的甚至是诸侯国中的卿大夫(如三晋的韩、赵、魏)。它们发展成为万乘的大国,是在不断吞并周围小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小国的消失,大国间的斗争,已不是争夺对小国的领导权,而是关系到大国本身的存亡。较强大的国家力图削弱并逐步吞并较弱一些的国家,较弱一些的国家为自身的生存,就互相联合起来抵抗强大的国家来侵。抵抗一经失败,又纷纷转向强国以图自保,于是,合众弱以攻一强的合纵策略及事一强以攻众弱的连横策略就应时而提出①,合纵、连横政策的实施,就取代了大国的争霸斗争。合纵、连横的名称出现较晚,但这一政策的实施始于魏国马陵之战失败之后。马陵之战魏军大败,实力已不敌齐国。魏惠王为避免遭齐、秦夹击的危险,于是接受相国惠施以魏合于齐、楚以案兵的策略③,于是有徐州相王之举②。①《战国策·中山策》②《战国策·中山策》①《韩非子·五蠹》② 徐中舒:《先秦史论稿》,第253-254页魏国与齐国的关系由徐州相王而得到缓和,但秦国在。

合纵连横?战国七雄皆受其左右,纵横家到底有什么魔力? 合纵,又写作“合从”。战国时期,苏秦游说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一起对抗强大的秦国的政策。但后来被秦国范雎的远交近攻所打断。根据《史记·苏秦列传》,苏秦在游说秦惠文王连横不成后,转而游说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合纵之势形成,苏秦掌六国宰相印,然而各国之间也存在大小矛盾,苏秦因故被齐国人刺杀,合纵联盟随之瓦解。从策略上说,是“合众弱以攻一强”,是阻止强国兼并的策略。连横是“事(从属)一强以攻众弱”,是强国迫使弱国帮助它进行兼并的策略。随着兼并战争形势的变化,合纵连横的具体内容也跟着有了一些变化和发展。到长平之战后,变成了合纵是六国并力抵抗强秦,连横是六国分别投降秦国的意思。扩展资料战国七雄中以秦国实力最强,严重威胁六国的生存,一共有四次合纵攻秦战争。第一次为公孙衍倡导、楚怀王主盟的楚魏韩赵燕五国攻秦之战(前318年)。第二次为孟尝君倡导、齐湣王主盟的齐魏韩三国攻秦之战(前296年)。第三次为信陵君倡导的魏赵楚韩燕五国攻秦之战(前247年)。第四次是赵国将军庞暖倡导的赵楚燕魏四国攻秦之战(前241年)。参考资料来源:-合纵

#合纵连横原视频#合纵连横玩法#老梁讲合纵连横#12.合纵连横#天天象棋合纵连横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