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反褶积是在去噪的基础上进行的 地震勘探中分辨率和信噪比有什么关系

2021-04-27知识8

塔北地区高分辨地震资料处理 胡鹏飞 王建斌 李家蓉 韩革华(西北石油局规划设计研究院地球物理所,乌鲁木齐 830011)摘要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是一项系统工程。笔者从资料处理的角度出发,在对塔北地区不同时期高分辨地震试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塔北地区高分辨地震的难点及现有的处理技术和手段,提出了一套适合于塔北地区高分辨地震资料的高分辨保幅处理方法。结合对1994年桑塔木地区及1999年塔河地区高分辨试验资料的实际处理,结果表明经过高分辨处理后地震剖面的分辨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为解释人员提供了优质剖面,为储层横向预测打下了良好基础。关键词 高分辨率 保持振幅 反褶积 反Q滤波 信噪比 横向预测1 引言随着塔北地区油气勘探的深入及油气开发的需要,常规地震勘探技术对于解决低幅构造、非背斜油气圈闭、砂泥岩薄互层及储层横向追踪等问题的能力已愈来愈成为突出的问题,而解决此类问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采用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方法。西北石油局于1994年在塔北桑塔木构造首次进行了高分辨勘探试验研究,此后1997年、1999年又分别在桑塔木南地区及塔河地区进行了主要针对三叠系为主要目的层的高分辨地震勘探试验。由于塔北地区地震勘探目的层埋藏深(三叠系、石炭系埋深一般在。

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由于崎岖海底的存在,横跨海底界面强烈的侧向速度变化使得下伏地层随着海底起伏,构造形态严重畸变,根本不能反映构造的真实面貌,严重影响了下伏地层的地震成像。近年来,针对崎岖海底采用多种手段,从实验室正演模拟、采集参数的试验、处理方法及时深转换等做了大量的一系列的攻关,进一步揭示了深水崎岖海底区地震波传播的本质特征,及崎岖海底对地震波的影响机理和成像畸变的因素;通过对崎岖海底区地震处理的攻关,特别是对崎岖海底区绕射多次波的压制改善了地震资料的品质;通过对层替换技术、波场延拓技术、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等多种方法进行了处理试验,确定了叠前深度偏移对崎岖海底的处理流程,解决了由崎岖海底造成的构造畸变问题。同时,在长电缆大偏移距条件下,有些常规处理技术已不能应用,如以双曲线反射走时为基础的动校正,速度分析和水平叠加以及压制多次波的方法。近来国际上速度分析的研究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叠前速度分析方法向非双曲线反射走时方程为基础发展,二是改善层速度的计算方法,三是偏移速度分析方法发展迅速,这与叠前深度偏移的兴起有关,主要是层析成像方法。(一)已有地震资料分析深水区多年度陆续采集了部分地震资料,有些。

气藏“亮点”识别技术 1.“亮点”气藏的地震反射特征车排子地区浅层天然气藏主要分布在新近系沙湾组,在地震剖面上具有强振幅、低频、极性反转的地震反射特征,俗称“亮点”。所谓“亮点”指的是地震相对保持振幅剖面上,振幅相对很强的一些“点”,即很强的反射。该区浅层天然气藏在处理后的三维地震资料上呈现的“亮点”反射特征主要有4方面:①气成“亮点”具有强的反射波振幅;②气成“亮点”具有低频率特征,即反射波相位较宽;③气成“亮点”两端存在着极性反转的特征,即由正极性突然变为负极性,反之亦然;④气成“亮点”下方有阴影带的存在,主要是由“亮点”强反射的屏蔽作用造成的(图5-105)。图5-105 车排子地区车浅1-斜3井“亮点”气藏地震反射特征2.天然气藏三维地震描述技术对天然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车排子三维区进行“亮点”普查,通过对资料进行噪音压制、振幅补偿、地表吸收、静校正、偏移等处理,通过合成地震记录对气藏进行标定,根据“亮点”反射特征对气藏进行解释和描述。(1)资料处理通常情况下,一个储集层中如果含有油气,会造成地震波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相应的改变,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地震波的动力学及运动学特征,在资料。

#反褶积是在去噪的基础上进行的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