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永乐禪寺 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不二是什么意思

2021-04-28知识7

天心永乐禅寺的历史典故 根据《瑞岩实录》等有关史料记载,唐末诗僧贯休禅月大师曾三次访武夷,在天心寺挂单,并在那里巧遇扣冰藻光禅师,二人把茶当酒,说禅论时务。“闲云野鹤”的贯休,在茶单宁的作用下才思泉涌,口若悬河,参公案、把话头、斗禅机。藻光频领要旨,大开眼界。天心禅茶不但承担了社交中以茶为媒的功能,而且成为参禅悟佛之机,显道表法之具。明代冰县知县徐柳不但崇佛而且嗜茶,游览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时,茶过七巡而意犹未尽,诗心大发,万千感慨跃然纸上,以洋洋洒洒的《天心禅茶疏》盛赞天心扣冰古佛和禅月大师援禅如茶、融茶于禅的茶禅之缘。天心禅茶始见于经传。第一个种茶的人是僧人,第一本茶书写于寺庙,最好的茶也都产自寺庙,如龙井茶出于龙井寺、大红袍源自天心寺、云雾茶产于庐山东林寺…这些都是“茶佛一家”最真实的写照。天心永乐禅寺的僧人们继承农禅并举的传统,秉承造福十方茶农,利乐有情众生的理念,广辟茶园,以永乐茶坊为手工制茶基地,以萃辰天心禅茶会所为茶文化交流窗口,以茶会友,广结善缘,注册了“扣冰”、“无我”商标,更慧眼选中大红袍茶枕、茶垫系列产品,力推尊贵天成的乌金石茶盘、经营附属水晶系列吉祥饰物等。为推广武夷岩茶、传播禅文化不懈。

天心永乐禅寺的人文历史 明嘉靖七年,道士韩洞虚曾一度易其名为天心庵并予以扩充构体。清康熙年间,武夷山章堂岩铁华国师的弟子果因和尚重光这一宗教名构,改为天心永乐禅寺。此时,“天心”之寓意又进一步得到禅理的抒发,因据清—董天工《武夷山志》记载,天心永乐禅寺所坐落之天心峰居于武夷山之中,“犹天之枢极也,故名”。名寺耸立于名山之枢极,纵览总领群峰中的寺观庙宇。禅寺取名“天心永乐”还蕴藏着禅语“天心明月”和多处“无量寿佛”、“南无阿弥陀佛”的珍贵摩崖石刻,与天心永乐禅寺相映成趣,给游客、香客留下深邃的禅理遐想。清末,光绪皇帝的老师陈宝琛大学士赠送“福德因缘”匾额一块,现仍悬挂的寺中,颇为名贵。天心永乐禅寺鼎盛于清朝之际。光绪二十六年,由福建鼓山名刹的名僧德容荣任住持。他主持大兴土木,广增佛殿僧舍;弘扬佛法,喜结十方丛林,遂开创这方宝刹最令人难忘的历史。自僧德容住持宝刹起讫至民国26年,该寺先后共传了七堂大戒,曹洞钟鼓遍天下,武夷佛法传人心,天心永乐禅寺也成了各地僧侣朝拜受戒的古圣道场。据传,名刹香火旺盛之时,寺内有僧众百余人,钟鸣鼎食,磬钹和谐,香烟缭绕,梵音清越,游客亦多为香客,名山倍加扬其名。佛诞之日,香客摩肩接踵,。

天心永乐禅寺的发展历史 【1385年】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在赶考路上中暑,被天心寺僧以茶入药治疗,得救后中状元。为报佛恩,状元以红袍披茶树。始有“大红袍”之名。【1419年】明永乐十七年,明成祖敕封天心永乐禅寺,封天心寺茶为“大红袍”。“大红袍”遂为万茶之尊,名扬天下。【1526年】明嘉靖五年,徐柳写《天心禅茶疏》,“天心禅茶”之名首见经传。【1646年】清顺治三年,天心茶僧研制出乌龙茶制作工艺,经久耐泡的乌龙茶为工夫茶提供有「米」之炊。大红袍」被称为乌龙茶之祖、工夫茶之源,并渐成为武夷岩茶的代名词。【1685年】清康熙二十五年,天心茶僧释超全写《武夷茶歌》,是最早记载乌龙茶制作工艺的文献。【1855年】清咸丰五年,天心方丈赠予台湾学子林凤池三十六棵茶苗。在台被广泛引种,成为名茶“冻顶乌龙”。【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天心僧人完成“大红袍”摩崖石刻。【1951年】“土改”把天心永乐禅寺庙产九龙窠“大红袍”茶园划归农场管理。【2006年】“大红袍”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在首届武夷山国际禅茶(大红袍)文化节上,举行“大红袍祖庭”揭碑仪式。【2008年】在第二届中国(武夷山)国际禅茶文化节上,举行茶祖殿开光法会及。

#永乐公主电视剧#永乐大帝朱棣电视剧69集#永乐英雄电影#永乐老师讲课#永乐传奇电视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