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推论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比例理论的三个结论是什么

2021-04-28知识0

论述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人们有时又把该理论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来说是不同的,因此,各国应生产那些能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要素禀赋论认为,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两个前提条件是: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配置不一样.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为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所接受,较长时期以来一直是国际贸易理论的主流学说.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要素禀赋理论的两点不足逐渐暴露出来:一是它的一些假定与国际贸易的现实不符;二是它基本上采用的是静态分析方法.要克服这两点不足,就需要在研究上有所突破.

H-O理论所指的三要素是什么 李嘉图模型是对斯密(A.Smith)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的重要扩充.其核心思想是,在各国之间其它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因为国家间技术水平相对差异而产生的各国生产同一商品的比较成本的差异,构成国际贸易的原因,并且决定着国际贸易的模式;按照这种贸易模式进行的自由贸易和国际分工促进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改善,并为各贸易国带来国内福利水平的增进.李嘉图之后,詹姆斯?穆勒(J.Mill)、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和埃奇沃思(F.Y.Edgeworth)等人都对这一模型的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贸易条件问题和一些比较静态分析上,对比较优势成因的解释并没有超出李嘉图所说的技术水平的相对差异.进入20世纪,情形有了变化.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的研究表明,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相对稀缺性的差异是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必要条件,因而也是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在此前后,哈伯勒(G.Haberler)引入了生产可能性边界,并且用机会成本重新解释了比较成本的涵义,从而使得比较优势理论和劳动价值论彻底脱离了关系.加上这一时期勒拉(A.P.Lerner)和里昂惕夫(M.M.Leontief),尤其是萨缪尔森等人的努力,比较优势理论在以偏好、技术和要素禀赋为边界约束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得到了。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比例理论的三个结论是什么 浏览次数:126 扫一扫 我来回答 提交回答 以企业身份回答 匿名 其它回答 共2条 这是什么?完全看不懂啊 如果两个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一样,各个生产部门的技术水平一样。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推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