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南充日报 慰问信 地震后普通人或机构如何去灾区救灾?

2021-04-28知识2

地震后普通人或机构如何去灾区救灾? 正好今天跟一朋友聊了会他的雅安救灾经历,\"去过一次就再也不想去了\"-九哥第一句感想就说要去救…

毕世祥的社会评价 2014年3月13日,四川日报报道,中共四川省委近日印发《关于追授毕世祥同志“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称号的决定》,《决定》说:毕世祥同志是植根藏区、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干部,他坚守藏区工作岗位30多年,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爱党、爱国、爱民,旗帜鲜明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在雪域高原用生命书写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和为民务实清廉的人生篇章。他立场坚定、敢于担当,每当党和人民事业需要时,始终不畏艰险、冲在前头。在藏区反分裂斗争中,他总是亲临一线、身先士卒,与分裂势力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以“爱国、守法、感恩、团结”群众教育活动为抓手,精心组织宣传教育,占领舆论主阵地,正确引领群众。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曾两次因公外出遭遇车祸,留下了后遗症,仍不顾山高路险,坚持深入一线、深入高山草甸开展群众工作。2010年“4·14”玉树地震发生后,他第一时间抵达海拔4200多米的石渠县真达乡开展抗震救灾,一年17次深入灾区蹲点指导,被群众称赞为“拼命工作的好官”。针对藏区中小学生辍学挖虫草的现状,他耐心做群众工作,告诉大家“最好的虫草在课堂里”,帮助一大批学生重返课堂。他苦干实干、。

关于巴金 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四川大学前身之一)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天东渡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

#南充日报 慰问信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