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明朝此皇帝自认十分完美,荒诞无羁而专权,手下只有奴才没有能臣

2020-07-19新闻5

嘉靖一朝有宠臣,无权臣。嘉靖二十一年后,世宗不涉深宫偏居西苑,但却是乾纲独断,掌握着朝廷大权。在大礼议事件中的胜利,让他产生极大的自负。他“集众美自居”认为自己是一个十分完美的人,一个圣人。在有这样心态下的帝王手下做大臣,自然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自夸。

明中叶有一大臣叫做王守仁,是个大哲学家、军事家,正德年间他曾平定宁王叛乱,立有战功。嘉靖初年他在平定了思、田二州的叛乱之后,在报捷的奏疏中说自己“永除百年来两广心腹之患”、“事半功倍”之类的言辞,结果招来了世宗一顿“近于夸作,有失信义,恩威倒置,恐伤大体”的责骂。这件事说明在世宗眼里,没有能臣,只有听话办事的奴才。

在议礼事件中,新科进士张璁上疏要求尊奉皇帝的亲生父亲,得到了重用,而反对派则要求杀张璁及持同观者,被已正典刑,无情斩杀。四面受敌之时,世宗为他说话了:“你们不是靠议论我父亲礼仪而受到我宠信的,你们只是把该说的正确的话说出来而已。你们的忠心和你们的学识、品行,都铭记在我的心里。”因此,对皇帝的服从与感激就成了他做官的准则。而对于大臣们却表示出极端的藐视。

嘉靖六年,张璁升任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办事。世宗对他及其信任,曾对他说:“我写给你的密旨你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恐怕会泄露秘密。”张璁身材高大,长相秀美并且敢作敢为,在做大学士期间,他整顿翰林院吉士制度、让科道官互纠。从而达到了整顿吏治的效果。张璁依仗皇帝的信任,在任职期间志傲气横、傲视公卿,根本看不起别的官员。这在某个方面触动了世宗敏感的神经。

张璁与首辅扬一清闹矛盾,世宗权衡已久,最后决定命张璁退休回家,但又念念不忘,立即命人将张璁从途中追回。同样的的事还发生过两回。世宗十分宠幸张璁,但又总想杀杀张璁的威风。人们议论张璁说他不懂得做大臣的应该向皇帝表示做大臣的尊严。

在张璁看来,他的一切都是皇帝给的,就连辅助世宗登位的杨廷和死后都差一点被追惩,就不要说别人了,张璁深谙其理,才不至与世宗抗衡。世宗下的大臣还谈什么尊严呢?

严嵩,在明史中被视为奸臣。他干的是文人的活儿一写青词,陶仲文干的是道士的活儿一炼丹。朝廷中写青词的大臣不少,但严嵩写的最和世宗的胃口,因此被留在京城主持重修《宋史》的工作,渐渐步入政权核心,升任礼部尚书。严嵩善于邀宠买好,在议礼问题上而得宠,取代了夏言的位置,一手遮天,大臣们基本上见不到皇帝。严嵩却时常能见到世宗,有时世宗一天给严嵩下几道手谕,他甚至可以坐着小轿出入宫廷,其宠幸可见一斑。

严嵩的失宠是因为出现了一个精明厉害的人物徐阶。他是一个聪明而又有权略的人,他感觉到世宗对严嵩态度的微妙转变,就买通了世宗很信任的一个名叫蓝道行的道士。蓝道行在扶乩的时候,显现出“分宜父子,奸险弄权”的字样,世宗问:“上天为何不诛杀他呢?”蓝道行诡称:“留待皇帝正法。”世宗心有所动。就在这一年,皇帝居住的万寿宫发生一场大火,皇帝不知以后怎么办,向大臣询问,严嵩竞建议皇帝搬到南宫去住。

南宫是旧时英宗被幽锢之所,这对喜欢祥瑞的世宗来讲,真是犯了大忌讳。徐阶迎合皇帝心意,主张重建万寿宫,没多久,新宫拔地而起,比先前更巍峨漂亮。这样,徐阶在世宗心目中的地位渐有取代严嵩之势。这件事成了严嵩晚年命运的转折点。严嵩失宠,御史邹应龙闻风而动,上疏弹劾严嵩。

嘉靖四十一年(1562),在徐阶的怂恿下,皇帝夺去严嵩一切官职,勒令回乡,其子严世蕃嫡戍雷州卫。严世蕃在嫡戍雷州中途跑回江西老家,本性难移,继续作恶多端。嘉靖四十三年(1564)他又被御史弹勃。世宗大怒,将严世蕃逮捕下狱。第二年案结,世蕃被斩,严嵩被削籍为民,家产尽抄。

严嵩只得在祖坟旁搭一茅屋,寄食其中,晚景非常凄凉。嘉靖四十五年(1566)四月,一代奸臣严嵩在孤独和贫病交加中死去。他死时穷得买不起棺木,也没有吊唁者。临死前,严嵩艰难地写下“平生报国惟忠赤,身死从人说是非”,掷笔而死。

徐阶当政后一改严嵩之后的悛 刻之风,使得政风宽松,吏治气象有所恢复。

世宗一朝,宠臣但不纵臣,臣虽妄但不远君,世宗牢牢的操纵着大权;一朝天子,如果真的荒废朝政,任用奸臣,不务实事,能经营几十年而不衰败,说明世宗在从政过程中并非像史学家们所说,如何的荒诞无羁而忽略了他专权的另一面。

#明朝#严嵩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