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孩子谈自杀计划,宝妈却担心请病假耽误学习,也许病了的不是孩子

2020-07-19新闻11

此前看过这样一篇分享:

一位心理医生对一名初中生进行心里辅导。在男孩第一眼看到心理医生时,他用着一种挑衅的表情说道:“老师,你知道我此前尝试过两次自杀吗?可惜的是都没有成功。”

心理医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于是男孩慢慢讲起了自己的两次自杀经历。

“第一次,我吃了很多的退烧药,可是最后只是觉得胃里很恶心,在大睡了一觉后就没什么事了。这次自杀也就没有死成。”

看到心理医生的眉头皱了起来,男孩又讲述了自己第二次自杀的经历。“第二次自杀的时候,听说头孢和酒不能够一起吃,否则要出大事,于是我就买了头孢,然后喝了我爸的白酒。没想到因为我吐得太严重,最后又把头孢吐了出来,这次自杀也没有死成。”

显然两次自杀的经验让心理医生觉得眼前的这个男孩很有可能存在抑郁的倾向。心理学家思考了一会儿问道:“那你有第三次的自杀计划吗?”

男孩听到这个提问后有些吃惊,不过随即不假思索地说道:“如果我妈还逼着我住校的话,我就从宿舍的阳台上跳下去一了百了。”听完男孩的描述,心理医生觉得男孩的情况十分严重,甚至因为前两次自杀未遂的经历,男孩心理已经对于死亡不那么恐惧了。

医生担心男孩的“第三次自杀计划”会被很快实施,于是在和男孩详聊了很久后,终于获得男孩的同意后心理医生将男孩母亲也请到了工作室。

在听完心理医生一系列的心理分析后,男孩母亲的第一句话是:“那如果和学校请病假的话,学习被耽误了可怎么办?”

见惯了心理疾病的心理医生很难相信男孩的母亲会说出这样的话。儿子的安全都无法得到保证,而母亲却还在担心学习。心理医生当下觉得男孩的母亲也有必要和自己好好谈谈。在父母们都以为是孩子生病了的时候,也许真正生病的是父母自己。

孩子谈自杀计划,宝妈却担心请病假耽误学习,也许病了的不是孩子。在教育中,“着了魔”的父母要比真正的魔鬼还想要让孩子逃离

此下父母们身上或多或少地被教育焦虑所裹挟,家长们更加迫切地希望能够看到孩子拥有更好的成绩。

于是父母们乐于在孩子身上投资,也更热衷于把孩子学不好的责任推脱到孩子身上。

“我为你花了那么多钱,你怎么就那么不争气!”

“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怎么就不知道要好好学习。”父母的歇斯底里背后是对孩子赤裸裸的道德绑架,不得不说,失去了教育理智的父母被成绩分数逼成了孩子想要拼命逃离的梦魇。

父母们不愿意承认自身教育上的无能,于是他们选择把教育的压力归结孩子的“不努力”上。父母们一次又一次地把教育责任转移,一次又一次地对孩子进行着情感勒索和道德绑架。

孩子背负着父母们捆绑的十字架负重前行,父母们不愿意正视的教育压力在孩子身上只会更快地让他们心里崩溃。

孩子们在父母教育中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之上,无处发泄的压力只会让他们慢慢地变得沉默。

当孩子们选择放弃生命也要逃离父母时,父母们有必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真的可以称之为“教育”。一味地注重成绩却不懂得迎合孩子的成长节奏,沉浸在自己的教育幻境中却不愿意去努力改变,仗着自己对孩子有养育之恩就让孩子成为自己焦虑的牺牲品,这样的父母无论如何也无法让孩子亲近和尊敬。只注重成绩分数的父母只会把孩子培养成没有感情的“机器”

前段时间吴谢宇案引发了全网的关注,很多人不敢相信天之骄子的他会做出弑母的恶行。但是从朋友透露的只言片语中不难发现,这大概又是一个母亲只注重孩子成绩却忽视孩子内心世界的悲剧。

当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时,他们内心的不安全感、孤独感很有可能让他们做出令人无法想象的恶行。

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教育引导不能够和对成绩的注重相等同。一个好的成绩或许会让孩子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但是决定孩子是否成功以及是否生活的幸福却不是进入高等学府学习就能够实现的。

父母的步步紧逼只会让孩子更加叛逆,只会让孩子越发地希望能够赶快逃离。父母对孩子的爱变成了对孩子的掌控,孩子们在父母的掌控下觉得窒息,本来珍贵的亲子关系也在父母的强势之中变了味道。父母究竟应该给予孩子怎样的教育?

1. 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父母教育应该是以爱为基础的,父母与孩子间的沟通更加能够让孩子内心感受到安全感的充盈。

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父母们更加能够做好教育引导方向的掌控以及教育尺度的把握。孩子的心思是敏感而脆弱的,父母的忽视或者是不理解很有可能会一点点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的稻草。

2. 理解孩子的成长节奏

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都是不同的,孩子们擅长的内容也是不同的,忽视孩子的成长节奏一味地给予孩子不切合实际的教育预期,那么显然孩子的成长节奏就会被父母们打乱。

真正明智的父母是不会揠苗助长的,懂得不盲目比较的父母才是最佳的教育引导者。

3. 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在孩子的人生中,考上好大学或许会让他的未来一片光明,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只有考上好大学孩子才会拥有成功。

注重孩子的个性化培养,让孩子拥有自己感兴趣的兴趣爱好,相信这样的人生才是更能够给孩子带来幸福感的。小结

父母的教育不是把孩子管教成麻木的学习机器,父母们有必要意识到自己养育孩子的初衷不过是让孩子快乐的长大。

放下教育焦虑的父母才能够看到孩子优秀的样子,与孩子平等相对的父母才更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大家对于父母教育中的心理焦虑有哪些看法分享呢?

#孩子#父母#宝妈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