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张雨绮拒帮蓝盈莹上热搜:最怕你是不懂拒绝的老好人

2020-07-19新闻5

事情是这样的:

在《浪姐》三人成团公演前,蓝盈莹在吃饭时提出想让李斯丹妮教她们组跳舞。

蓝盈莹隔着桌子问李斯丹妮:“这个舞,你要是有空的话能不能来教教我们?”

李斯丹妮明显地虽然愣了一下,但还是回答:“好呀好呀。”

这时候,李斯丹妮队的队长张雨绮抬起头,直接拒绝了蓝盈莹的请求:“她现在没有空。”

原因是她们队刚被导师批评,各方面需要再提升一下。

就是这么一个小片段,只占那一集不到1%的时间,却被大家广泛讨论。

网友纷纷表示“彻底被张雨绮圈粉了,拒绝都这么干脆利落。”“竞争性的节目,不帮就是本分。”“太爽了,我要是能这么果断拒绝别人就好了。”

大家之所以觉得张雨绮的拒绝非常爽,原因就在于:成年人的世界,拒绝别人太困难了。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经验:不想帮,但是碍于情面不得不帮;拒绝了,担心别人和自己关系远了;习惯性想获得别人的好感,对别人的任何要求都不会拒绝。

因此,像张雨绮在这种比较热的节目上,能够做到果断拒绝,真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总是委屈自己,不敢拒绝别人呢?

有超过25年经验的美国临床心理医生哈丽雅特·布莱克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她发现大多数不懂拒绝的人,都患有“取悦症”。

李斯丹妮其实就是我们大多数人在生活中的真实写照。1.无意义的认可瘾

小时候,我们说不要就不要,说不喜欢就不喜欢;

长大了,我们却逐渐丧失了表达自己的能力,不想要的也强迫自己收下,不想帮忙的也不敢拒绝。

归根到底,我们不敢让自己犯错,不敢得罪人,努力想让每一个人都认可我们。

可是,渐渐的,当越来越多的“不情之请”找到你后,你硬着头皮答应下来的同时,也被发了越来越多无意义的“好人卡”。

大家觉得你好说话,觉得你人很好,然后开始忽略你的感受,无视你的需求,你反倒失去了内心最需要的认可和尊重。

然后你开始怪罪周围人,觉得大家没把你放在眼里,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

可是,付出的目的是回报,这对别人不也是一种绑架吗?

你想从“不拒绝”中获得的好评和好感越多,你的“认可瘾”就越大。2.取悦症背后的惯性思维

对自己付出抱有期待的人,大多有以下三种惯性思维:

01我得满足他人对我的期望。

02我要当好人才能不伤害别人的感情。

03我的事情尽量不要麻烦别人。

这三句话基本概括了有取悦倾向人的做事原则。

可是,问题来了。

如果你能静下心反复读几遍,你会发现这三个思维都有很多漏洞。

01你一定听说过“升米恩斗米仇”,所以即便你满足了别人的需求,别人也不一定会认可或感激你。

02你一定听说过“农夫与蛇”的故事,所以即便你不伤害别人,不代表别人不会伤害你。

03你一定听说过“不能动用的关系,不叫关系。”你不麻烦别人,又怎么能看出别人是否接纳你呢?

因此,这三种取悦思维,都是你的一厢情愿罢了。

客观世界发展的方向永远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读懂了这一点,你才能深层理解取悦心态的来源。3.减少对外的诉求

取悦症的最大问题其实不是你付出了多少,而是你付出了那么多一旦没有得到回报,你怎么面对自己的付出?

数据显示,大多数习惯取悦他人的人,在无法得到认可后,他们的负面情绪也会被放大。

他们心里的OS变成了:

01他应该认可我,毕竟我为他做了那么多。

02他应该关心我,毕竟我一向对他很友好。

03他不应该拒绝我,因为我从未拒绝过他。

所以,这种负面情绪一旦形成,当彼此有一点摩擦和误解时,就会影响人际关系。轻则老死不相往来,重则大打出手,双方颜面尽失。

所以,不为了取悦、获得认可、得到回报去做事,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秉持的第一做事出发点;不拿帮不帮助做情感交换的筹码,才是思想成熟的表现。4.摆脱取悦症

取悦症作为一种认知障碍,它背后主要有两种心理作怪:一个是价值实现,另一个是情绪满足。

为此,布莱克医生提供了两个解决方法,帮你应对。

01 摆脱认可。用自我认可来奖赏和激励自己,这是摆脱认可瘾的关键一步。

我们每个人的喜好、看待问题的方式、理解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你用你的价值观去捆绑别人、左右别人,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从你的思维出发,来自外界的不喜欢或不认可,对你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你要学会从自己“做过什么”“做成过什么”来找自信。

而你“正在做的事情”体现的就是你的价值。

02 满足自己。你记不记得最近一次讨好自己是什么时候?你还能记得自己非常开心的情景吗?如果你在这些问题上没有答案,你太有必要给自己列个愉悦清单了。

只有你更懂自己,你明白什么事可以让自己更愉悦。用一张纸和一支笔,写下所有让你能高兴的事情,比如:吃个火锅、小旅游、和朋友聚餐等。当你学会自己满足自己时,就能减少向外寻求认可的冲动和想法了。

结合自己25年的心理医生行医经验,布莱克医生把自己遇到的所有取悦案例、心理、问题和解决方法都写进了这本书里↓↓↓↓↓

《取悦症》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不懂拒绝的老好人。为了刻意维持好人形象,不少人会做违心的事,答应违心的请求。这种习惯会让我们在外界不同的评价中,逐渐迷失自己。这种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物力、财力来取悦别人的做法,真的挺不值的。这本书不仅给取悦症做了分类,还给出了有效地解决取悦症的方法,非常值得一读。毕竟,时间就是我们的命,何必浪费在那些无意义的取悦上呢?你说对吧。

今日话题:你最近有过“热脸贴冷屁股”的经验吗?

一点关注,一直成长,快来关注@安叔读书

#老好人#蓝盈莹#张雨绮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