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沣西“名校+”工程③丨派驻团队进校交流指导,促进教育平衡

2020-08-31新闻5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资金、教育人员、教育设备等一系列教育资源在各地都存在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关系到教育事业本身能否健康发展,更与每一位学生及家庭息息相关。

为克服这一现实难题,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自今年以来,积极实施“名校+”工程计划,以“名校”与“+校”结对帮扶的思路,将名校的师资、设备及教学理念等与辖区内较为薄弱的普通学校资源共享,形成教育联合体,平衡各类教育资源。

此次“名校+”工程将为其三年,涉及沣西新城辖区内所有中小学,相关文件下发后,各“名校+”教育联合体陆续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一长多校”制度、品质课堂实施制度、名师培养计划、学科研修共同体等措施也在校际间陆续推出,为整个工程计划添砖加瓦。

沣西新城教育卫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通过“名校+”工程的实施,打破校际壁垒,实现教育机制深化改革,让更多学生享受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在家门口就能上“名校”。

随着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名校+”工程方案的逐步细化和落实,辖区内与“名校”结对的各个“+校”被激发了空前的工作热情。与此同时,肩负着带动“+校”共同发展的“名校”也在积极筹备落实着“名校+”工程的实施细则。

基础教育“名校+”工程全覆盖

根据沣西新城教育卫体局的统筹安排,今年以来,沣西新城先后采用委托管理、校长引入、团队引入、结对帮扶四种模式组建了西安市“名校+”教育联合体4个,西咸新区和沣西新城“名校+”教育联合体各12个,同时在学前教育阶段组建“名校+”教育发展共同体29个,基础教育“名校+”做到了全覆盖。

在这样的教育联合体“矩阵”中,一些新城级“名校”成为中间力量,不但要借助市级或新区级“名校”引领,发展自身办学水平和综合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要为新城范围内与之结对的薄弱学校提供经验,带动新城教育事业整体、同步发展。

据沣西新城大王镇中心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在整个“名校+”工程计划中,既是沣西新城实验学校的“+校”,又是引领爱华小学、卓日村小学两所学校共同发展的新城级“名校”,平时通过积极参与名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汲取经验,再结合实际将其中精髓传递给自己的“+校”,最终达到缩小校际教育差距、“名校+”联合同步发展的目的。

此外,为帮助“+校”进一步完善办学思想和理念,该校制定了管理团队派驻、教师交流指导、活动共建等多个“名校+”工程方案实施细则,使“名校+”工程落地开花。

加强交流“名校”“+校”同发展

据了解,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缩小校际教育差距,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和帮助,大王镇中心学校在今年6月以来制定了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规划,计划每周二派驻副校长及中层以上领导到“+校”指导管理,共同研究交流学校的管理工作。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大王镇中心学校将指导“+校”制定教师队伍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将组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通过参加集体备课、随班听评课、上示范课、专题讲座和“结对子”等多种形式,细化“+校”教师的业务指导,并对其开展全员培训。

与此同时,他们还将以公开课、示范课、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和团队活动等形式互相派学生参与学习,并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等载体,开展优秀教案、教学课件、习题和辅导资料交流,实现“名校”与“+校”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在整个‘名校+’工程实施方案中,校风、学风、学校文化建设、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和安全事故防范等多方面都要加强学习交流。”上述负责人称,为此,大王镇中心学校建立了“一长多校”新型管理机制,通过管理团队的派驻、教师交流指导、资源共享、活动共建等方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均衡,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大王镇中心学校校园文化展示墙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