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这世上,没有一无所获的付出!上帝关上门的时候,你拿什么打开窗

2020-08-31新闻7

“是否有用”,似乎成了我们是否为此付出努力的唯一标准。

当我们去学一样东西,去做一些努力的时候,总有人会问你,做这些有什么用?

总是害怕付出满腔的热血和期待,却收不到意料之中的结果。

填志愿总是选时下最热门的,然而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热门的专业在你毕业时便成了冷门。

读书也只读自以为最有用的书。

记得小学时,喜欢画册,A6大小的小本子,一本或二分钱。一本看完,家人质问,学生看这些闲书有什么用。那个年代,上学机会来之不易,便再没敢动过闲书的念头,业余除了给羊拔草无事可做,只能拼命地把教科书读破。

后来,因为家庭条件的限制,放弃了考高中上大学的机会,上了中专。可喜的是,一入校园就听说中专期间可自修大专,十分心动,多拿个文凭不说,也算是圆个大学梦。当时班里同学报考最多的专业便是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两个专业,因为可用性最强。而我在未与任何人商量的情况下选了冷门的汉语言文学,同学不解地问我,这专业何用。我摇摇头说,不知道,只是喜欢。十一点准时熄灯,夜晚就着走廊的灯读书到两三点常有的事。毕业的当年下半年拿到汉语言文学大专毕业证。而其它一些报考的同学大多放弃了。当我拿到制作粗陋的毕业证,心里沉甸甸的。朋友的一句提问,这证对找工作有什么帮助吗。自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对找工作确实没什么作用。

为了生存,在三十岁前的十年间,随波逐流地做过一线工作,文员,销售。直到三十岁那年,来到新疆,接触到政宣工作,那点自学的文学功底才开始发挥作用。当然以为自己可以凭着这点文学功底在仕途上有所建树的时候,我的仕途理理想却困各种硬性的用人规矩和条件的限制搁浅。在百般怨叹之余,为发泄内心郁积的情绪,开始写些散文,写完之后顺手投到报刊和新媒体。不料很快刊发,得到诸多好评。越写越感兴趣,越写越陶醉其中。

如今,不善社交的我,工作之余就爱读读书,写点小稿。

朋友们总是半调侃地说我——

“书呆子,这么下去会没朋友的,知不知道?”

“书呆子,再这么下去,就成真呆子了。”

“工作都这么忙了,还要每晚读书写作,不累吗,有什么用呢?”

仔细想想,我之所以做这些也没求有什么用,只是因为喜欢,让我安心,让我怡然。怡然,恐怕是这个焦躁的时代里最宝贵的东西了吧。

后来入了本地作协,结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今年,家里发生了一些小变故,本是准备搁笔不写了。经过一段时候的调整,又拿起了笔。

在外人看来,写作可能是生活的负担,但于我,文字给我的不只是安抚,还有勇气和力量。正因如此,我才能够如此快速地走出忧伤,调整好自己,离开原来家庭和岗位之后,有勇气得新开始,开创新事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总有回报这样的话我们已听得太多,它并不是时时处处都准的。

但是,如果换种说法,这个世上,没有一无所获的付出。

当我们做一项决定,准备付出一定努力的时候,谁能够保证,自己现在所做的任何决定,付出的任何努力就一定得到未来想要的结果,就一定是自己理想中的有用呢?

所谓的付出没有用,付出没有回报,不过是急功近利的心理表现。我们总是期待着某天上天突然赐我天赋异禀就足以担当大任。我们宁肯在迟疑犹豫不决中耗费了大量时光,在对老实人的冷眼和嘲笑中体会难以置信和出其不意,却不愿意脚踏实地去学习、去积累。说到底还是吝啬付出,想要每一份付出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人生本来就是个迷,我们本就无法预料自己所做的努力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无用功。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一无所获的付出。

世上最慢的步伐不是跑,不是走,甚至不是爬,而是徘徊。不要太在意自己的付出什么时候会收到回报,你只要确定这件事是你想做的,那就足够了,至于结果,与其整日焦躁不安,不如顺其自然。

尽管人算不如天算,但出路总比困难多。只有你付出过,努力过,才能积累足够能量,在上帝关上门的时候,你才有可能打开窗。

#人生哲理#关上门#上帝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