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徐州相王”:天上升起了两轮红太阳

2020-08-31新闻4

魏惠王

魏惠王(前400--前319),姬姓,魏氏,名罃,乃魏武侯魏击之子,魏文侯魏斯之孙,是魏国的第3任国王。他继位后做的头一件大事,就是“迁都”,公元前364年四月,他悍然下令把都城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村)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孟子》一书又称他为梁惠王。

迁都之后,魏惠王实行了三项基本国策:其一,大兴土木,兴建新都。新建的大梁都城,巍峨宏大,四通八达,城墙高约5丈,周长达30余里,设有12个城门,护城河碧波荡漾,城内居民约40万。新兴的大梁城一跃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只有齐国都城临淄能与之相提并论。其二,开放山泽,施惠百姓。《古本竹书辑证》载,迁都大梁后,“梁惠王发逢忌之薮以赐民”。“逢忌”,又作“逢池”“逢泽”,位于今河南开封东南;“薮”,川泽地带。“泽薮”一带从前由国家垄断,一切收入尽归国库,百姓不得染指,魏惠王放弃“国有政策”,将这一带山川湖泽的经营权还给百姓开垦,让利于民。其三,兴修水利,构建鸿沟。《水经注·济水注》转引《竹书纪年》记载,魏惠王十年,"入河水于甫田,又为大沟而引甫水"。“河”,指黄河;“甫田”,即甫田泽,位于今河南中牟县西部的一处湖泽。这句简单记述,记载的却是一件规模宏大的治水工程。这项工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叫作“引水入城”:公元前360年,魏惠王下令对圃田泽进行治理,先引黄河水南下,注入圃田泽,把这片泽国改造成为方圆300里的湖泊,尔后凿沟筑渠,将圃田泽水引入大梁城;此后进入第二阶段,叫作“引水入河”:魏惠王下令,将水利工程沿着东南方向继续开拓,经过通许(今河南通许县)、太康(今河南太康县),一直延展到淮阳(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区)东南,注入颍水(颍河),最后汇入淮河。这些浩大繁杂的水系工程,构成了最早沟通黄河与淮河两大水系的古代人工运河——鸿沟,形成了一条沟通黄河与淮河之间的水上通道,魏国船只由此出发,驶往齐、鲁、宋、韩、楚、卫等国。

魏国水系

在魏惠王的英明领导下,魏国面貌巨变,一跃成为富甲中原的强盛之邦,“拥土千里,带甲三十六万”(赵蕤《七雄略》),魏惠王也成为天下人翘首膜拜的伟大领袖。《竹书纪年》载,“十四年,鲁恭侯、宋桓侯、卫成侯、郑(韩)厘侯来朝”,“十四年”,即公元前356年,鲁、宋、卫、韩四国国君纷纷来到大梁,朝见惠王。公元前344年,魏惠王悍然称王,并亲自主持影响深远的“逢泽之会”。对这起重大事件,《战国策·秦策五》记载如下:"梁君伐楚胜齐,制韩、赵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梁君”,即魏惠王。强悍的惠王左右出击,攻伐四方,楚国、齐国、韩国、赵国,先后尝到了魏国铁拳的滋味,在驯服了这些诸侯大佬之后,魏惠王决定举行“逢泽之会”,企图以此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尽管遭到韩国等大国的抵制,却有十二个诸侯国首领纷纷来到逢泽(今河南开封东南)与会,赵肃侯与秦国公子少官也前来捧场,会盟结束后,魏惠王还带领大家一起前往孟津(今河南孟津县),朝见周天子。《史记·秦本纪》中也提及了此事:“孝公二十年,秦使公子少官率师会诸侯逢泽,朝天子。”

诸侯盟会

尽管韬略伟岸,睥睨群雄,马踏天下, 魏惠王却在历史上留下了颇为灰色的“三大传奇”:其一,拒绝任用商鞅,被商君率军击败。公元前361年,魏相公叔痤病危,举荐自家门客商鞅继任,惠王嗤之以鼻,公叔痤又建议杀之,免生后患,惠王置之不理。公叔痤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张榜招贤,前往“应聘”,受到孝公重用,扶摇直上,成为名垂青史的改革家,他亲自率军伐魏,俘虏魏国公子卬,夺取河西地区,惠王恨恨地说:“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

商鞅

其二,重用军师庞涓,导致马陵惨败。公元前341年,魏惠王派军师庞涓率兵进攻韩国,被赶来支援的齐国军师孙膑于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击溃,史称“马陵之战”。此前,庞涓与孙膑一起拜师于著名大神鬼谷子门下,叵耐庞涓心胸狭窄,嫉妒成性,设计残害孙膑,砍去其双足。此番双方对阵马陵,孙膑利用庞涓的傲慢自大,暗设伏兵,诱其“入瓮”,万箭齐发,魏军惊恐溃乱,一败涂地,庞涓大叫“遂叫竖子成名”,羞愤自杀。

庞涓

其三,问政于孟子,留下“五十步笑百步”之难堪。公元前320年,亚圣孟子前来拜见,惠王向他诉苦,自称治国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可是国家人口却不见增多,百姓幸福指数也不见增长,究竟为什么呢?孟子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说,大王喜欢打仗,那就以打仗来比喻吧。当战鼓隆隆敲响,两军兵刃相搏,士兵纷纷丢盔卸甲逃跑,有人跑了一百步,有人跑了五十步,以逃跑五十步而耻笑逃跑一百步,该如何评说呢?

亚圣孟轲

与魏惠王的晦暗形象相比,齐威王田齐的形象要光亮很多。《史记·滑稽列传》 载,齐威王早年,很不成器,“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客卿淳于髡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向威王讲了一个“鸟段子”—— “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他说,国中有一只大鸟,落在王宫高树上,傻呆呆三年,既不飞翔,也不鸣叫,大王知道这是什么鸟吗?

威王听罢,沉吟片刻,忽然昂起头来,向着天上一指,慨然回答:“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淳于髡讲给齐威王的这个“鸟段子”,与《史记·楚世家》中楚国大夫伍举讲给楚庄王的那个“鸟段子”,近乎雷同,其“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之主旨如出一辙。太史公自己“抄袭”了一下自己,也很有意思。无论如何吧,齐威王幡然醒悟,勃然而起,大有作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震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那是一只什么鸟

一次,齐威王与魏惠王聊天,魏惠王吹嘘自己拥有许多“径寸之珠宝”,价值连城,齐威王却说自己拥有良将、良吏、贤臣,这才是国家的无价之宝啊!弄得魏惠王好不尴尬,拂袖而去。对于麾下群臣,齐威王则明察秋毫,去伪存真,奖优罚劣。即墨大夫勤奋敬业,功绩卓著,因为不肯行贿而饱受非议,威王下令予以重奖,“封之万家”;阿城大夫玩忽职守,治下一片凋敝,却依靠献媚行贿博得颂声飞扬,威王断然下令严惩,“烹阿大夫”,连同那群为他吹喇叭抬轿子的马屁精一并烹杀。这两件事,为威王赢得了“圣明”之美名。

齐威王

随着日升月落,史海翻腾,列国争霸,群雄并立,呈现出“乱龙闹海”之姿态,在腥风血雨中,各个诸侯大佬载沉载浮,不断蝶变。赵肃侯渐渐雄起,势压群伦;公元前341年爆发的“马陵之战”,魏国被齐国击败,此后受到连番攻击,5月,齐国与宋国组成联军,乘胜追击,侵入魏国东部,包围平阳(今河南滑县南);9月,商鞅率秦军攻入魏国西部;10月,赵国大军攻入魏国北部。

在各国群殴下,魏国势力急剧衰退,魏惠王跌下了盘踞近百年的霸主之神坛,他对着孟老夫子连声哀叹:“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粱惠王上》》)他老泪纵横,痛诉惨痛经历——与齐国对垒惨败,长子丧命;与秦国对阵溃崩,失地七百里;与楚国作战丧师,饱受凌辱,我想为战死者报仇雪恨,可是无能为力,如何是好啊?

霸主之位空虚,豪强跃跃欲试。公元前334年,不甘心沦落的魏惠王前往徐州(今山东滕县东南),拜会齐威王。这是一次颇有些尴尬的会晤。昔日霸主魏惠王连遭败绩,不得不放低身段,向强敌拱手致意;齐威王接连奏凯,难免倨傲之色,却也不敢过于嘚瑟,因为,他毕竟还无力独自称王。两大野心家寒暄之间,峰岭自出,意欲联手宰割天下。于是,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订立同盟条约,互尊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此后,魏惠王把这一年改为“后元元年”,各国诸侯也纷纷效仿,“大王”“小王”叠现江湖,东周天子的权威日趋没落。

徐州相王

“徐州相王”,犹如天空中骤然升起两轮炽烈烤人的大太阳,弄得天下骚动,列国沸腾,楚威王熊商闻讯大怒,率先派兵讨伐齐国,与齐军在泗水(今山东泗水)展开激战,楚军势焰大盛,进而围攻徐州,齐军接连败退。这边厢,战火嗤嗤燃烧;那边厢,赵军闻风而动。赵肃侯派兵包围魏国北部地区(今河南内黄县西),企图煞灭魏人的嚣张气焰,叵耐军队很不给力,连遭挫折,被迫退兵。赵肃侯万分气恼,却又无可奈何,只好下令征发劳役,在两国边界漳水(漳河)与滏水(滏河)之间修筑长城,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古代赵长城之“南长城”。

赵长城

公元前332年,齐、魏两强开始反扑,组建一支强大联军,大规模进攻赵国,赵军接连溃败,难以抵挡,赵肃侯下令掘开黄河大坝,放水淹灌联军,浊浪排山倒海,汹涌而来,两岸百姓死伤无数,联军也受到重创,被迫退兵。

公元前327年,齐魏联军再次进攻赵国,双方在桑丘(今山东兖州西北)展开激战,赵军败绩,赵将韩举战死。第二年,即公元前326年,赵肃侯以牙还牙,与韩威侯联手,组成赵、韩联军,围攻魏国襄陵(今河南雎县),战况十分胶着,一直持续到次年,以魏军战胜赵韩联军而告终。

“徐州相王”的两大主角,魏惠王与齐威王,在属于自己的时代里,叱咤风云,联手称霸,犹如天空中两轮太阳,尽管历史老人给他们的时光十分短暂,毕竟曾经熠熠生辉,照耀万方。公元前320年,齐威王去世,享年59岁,其子田辟彊继位,是为齐宣王。第二年,即公元前319年,魏惠王辞世,享年81岁,其子魏嗣继位,是为魏襄王。这两轮短暂跃上天空金光四射的“太阳”,就此陨落了。祝他们在天国里幸福安康!

(古今多少事,尽在伯仲间)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先秦时代#诸子百家#商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