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活出真实的自己:不安的不是我,是我饰演的角色

2020-08-31新闻6

我的真实需求是想要平安,真实的永恒的平安。

那么如何才能满足这个需求?

之前我一直在借助外在掩盖消除内在的不安。但是不安就好像一只貔貅一直蹲在那里张着大嘴不知足,无论我扔进去多少东西都填不满它的肚子。我感到非常绝望。

于是我选择了另一种方式,不再为了消除不安做任何事情,只是感受它,看着它,与它同在。渐渐的,不安越来越少,对我的影响越来越小。我终于体认到:

不安是源自身体的有限性,就是对死亡的恐惧。这个恐惧是与生俱来的。只要我相信自己就是这具身体,身体存在一天,内在的不安就会存在一天,是不可能被消除的。因此,借助外在满足“想要平安的需求”的方式是不可行的,是虚假的。

而且,当我向外求取平安的时候,我看不到外在的真相,不愿意去看外在的真相,因为我一心想的是:这个人可以让我感到“平安”吗?这件事情可以让我感到“平安”吗?让我感到“平安”的人,我就会定义为好人;让我感到“平安”的事,我就会定义为好事。(借助外在得到的平安,只是暂时对不安的掩盖,不能长久,不是真实的平安,所以加上星号。)

让我感到不安的人或事,就倒霉了。我将之视为敌人,他们得到的只有敌视抱怨责备痛骂......

就这样,我用虚假的方式,得到虚假的满足。如果我足够幸运,也许能够借助外在一直“平安”下去。但显然我不是那个中大奖的幸运儿,外在经常变化打破我的“平安”。每当“平安”被打破时,我感受到的都是更大的痛苦不安。这样的生活怎么可能是真实的美好的呢?

当我不再借助外在与不安抗争后,我感受到了真实的平安,原来我根本不需要去追求平安,平安始终就在我内。只因我的精力全部放在了“如何消除不安”这个念头上,所以之前根本无法感受到平安的存在。

在平安的心境下,我眼前的世界完全不同了,所有的旧认知都被颠覆了。我才知道自己错的有多离谱,我以为自己是不安的,于是活在了“我应该”的念头里:

我应该是平安喜悦的;我应该是无所不能的;我应该是健康有力的;我应该是有价值有成就的;我应该......

我始终在用“应该”二字要求自己要求他人,与所有认为不应该的人或事斗争。

打个比方,生活就像一出戏剧。在剧中我就是某个角色,就是一具身体;就是有生有死,有恐惧不安。我演戏就是为了体验这种刺激的感受,但是我却忘了,被不安的感受吓到了,于是把原来的剧情抛在一边,一直在叫喊“我为什么来到这里?”“我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不认真演戏反而在搅局,我的生活怎么可能不拧巴?

现在我清楚地体认到:

我,始终是平安的,不平安的是剧中的这具身体(角色)。

所有我经历的都不过是早已写好的剧情。只要把余下的部分演完,就可以脱下戏装做回自己。

从此之后我的角色与之前发生了180°的改变:

无需再抱怨命运的不公,无需再担心他人的伤害,无需再和他人攀比以便证明自己的价值。

无需再因为不安而恐惧悲伤,高兴时不会再担心乐极生悲;悲伤时不会恐惧再也没有好日子过。

不再心存侥幸期待天上掉陷阱,而是踏踏实实尽好自己的本分,坦然接受生活给予的所有馈赠。

与他人的关系,不再是非友即敌,我对了你就是错的,你好我就是坏的,彼此对立;而全部是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经历阳光和风雨。

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人生哲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