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净利润暴增2倍,合资“杀手”长安汽车难解三大转型之困

2020-08-31新闻7

扭亏为盈。

8月30日晚间,长安汽车披露2020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实现营业收入327.82亿元,同比增长9.73%;净利润实现

扭亏为盈,达26.02亿元,同比暴涨216.17%。

而2019年财报显示,长安汽车迎来上市23年以来的首次亏损,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6.47亿元,同比下滑高达488.81%。

仅半年时间便扭亏为盈,这份逆势的半年报值得好好“深究”一番。

事实上,

“秘诀”源自投资收益。

数据显示,长安汽车上半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收入52.75亿元。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持有的宁德时代股票股价上涨是收益主要来源,

占非经常性损益收入的九成。

根据扉旅汽车梳理资料发现,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主要为:长安新能源引入战略投资者,

带来了21亿元的净利润

;出售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50%股权,

增加约14亿元净利润

最为吸睛的一笔“外快”,则是持有的宁德时代股票,由于股价上涨,增加归属于长安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约17.75亿元。

而如果扣除掉这些非经常性损益,长安汽车仍处于亏损状态,

为-26.2亿元。这也意味着,长安汽车的主营业务尚未实质性好转。

曾经的“香饽饽”俨然成了“烫手山芋”。

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累计销量达83.1万辆,同比增长1.3%,跑赢大势,销量排名位居中国汽车行业第五。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累计销量1025.7万辆,同比下滑16.9%。

其中,

长安自主乘用车今年的业绩表现突出,不仅是该集团的亮点,也是全行业本土品牌的领先者。

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批售汽车30.8万辆,同比增长1.2%;欧尚汽车批售7.2万辆,同比增长7.7%,平均单价提升超20%。

而长安自主的快速“出圈”,与其当前王牌车型的强势带动有关。例如,长安CS75系列连续三个月破2万辆,逸动PLUS连续三个月破万辆;上半年,CS35PLUS位居自主小型SUV细分市场第一;6月,逸动PLUS批售突破1.6万辆,零售居中国品牌紧凑型轿车第一;长安汽车全新高端产品序列“UNI”首款新车UNI-T正式上市,预售32天订单超1.6万辆。

与蒸蒸日上的自主板块不同,

合资板块已经冷清了许久。

近年来,长安汽车一众合资小伙伴们,从长期边缘的DS、铃木,到曾经的“利润奶牛”福特、马自达,如今没有一个是稳步向上的,要么跌,要么亏,甚至还有一个退出了中国市场。

因此,很多网友调侃:

长安是中国的良心车企,甚至还给予冠上了“合资杀手”称号。

在今年的半年报里,

长安福特再次成为业绩的最大黑洞。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长安福特销量为9.7万辆,同比增长29.7%,营业收入165.01亿元,同比增长36.82%。不过,

上半年长安福特净利润亏损达到11.4亿元,较一季度亏损扩大3.63亿元。

有分析认为,长安福特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其不断提高产品投资、技术投资的力度,以及产能过剩所致。

据悉,去年下半年至今,长安福特先后导入了锐际、探险者,以及林肯旗下的两款国产车冒险家和飞行家。其中,探险者是同级别唯一前置后驱平台的产品,技术开发成本更高。

而另一合资主力,

马自达的表现依旧差强人意。

财报透露,今年上半年,长安马自达累计销量为56,041辆,较去年同期的61,161辆,下滑8.37%。

目前,长安马自达在售的主销车型有四款,分别是马自达3昂克赛拉、CX-8、CX-5和CX-30。其中马自达CX-30是今年5月最新推出的产品,也被马自达寄予了厚望,但是从CX-30的销量表现很是一般,月销量基本维持 3000辆左右,目前长安马自达主要依靠昂克赛拉走量。

现如今,

长安系自主品牌销量已占据整个长安集团的三分之二,与国内其它汽车集团合资车企销量唱主角形成了鲜明反差。

“自主强是根基,优质的合资是保障。”在汽车业整体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背景下,长安汽车正尝试着艰难的转型。

除了告别合资依赖症,长安的转型还在于“向上”。

“过去几年时间内,长安汽车关停了140万辆产能,

原来长安汽车的车型较小且相对低端。

现在,我们坚持品牌向上,重新对产品和品牌进行定义,真正和公司转型战略相结合。”

8月14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2020中国汽车论坛上表示,长安汽车坚定战略转型,坚持从传统汽车产业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变。

事实上,早在2018年4月,朱华荣便提出了“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该计划关键词为

“新能源化”、“品牌向上”和“智能化”

。 具体而言,集中表现在两大计划上:新能源“香格里拉”和智能化“北斗天枢”。

但截至目前,转型成效并不理想。

“香格里拉计划”是长安汽车早在2017年就启动新能源战略。这个战略,可谓十分战略——到2020年,完成三大新能源专用平台的打造;到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意义的燃油车,实现全谱系产品的电气化。

如今,眼看快到了第一阶段的收官之际,市场上还未传出计划中“三大新能源专用平台”发布的声音。

此外,在最新的7月销量数据中,长安汽车也并未公布新能源系列产品的销量。

据了解,长安汽车现有7款新能源车型,均为"油改电",缺乏特有的技术优势,而且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区域。在终端市场的表现也差强人意,1-6月总体销量为3090台,其销量主要来源于逸动新能源车型,占总销量的95%。

而相比新能源汽车进展缓慢,

长安汽车品牌向上更是“不顺”。

走高端化,是在消费升级趋势下国内大部分车企必然要迈出的步伐。早些时候,长安也曾做出过高端化的尝试。CS95上市之初,被视为肩负长安向上重任的高端车型,但因市场表现不尽人意,最终无疾而终。

“如今再度冲高,长安仍是有心无力。”

暂且不论长城WEY、吉利领克是否给机会,其推出的产品定位自上市便引发了各种尴尬。

作为长安汽车在冲击中高端市场的全新产品序列UNI,其首款产品UNI-T定价与长安CS75、CS75 PLUS等目前走量车型价位存在较多的重叠,

有内耗风险,且11.39-13.39万元的价格似乎也并不符合“高端”的定位。

此外,在智能化领域,长安汽车的优势也并不算突出。

鉴于自动驾驶研发周期较长,且对于分级,目前市场上并没有形成统一标准,所以,

现在大家都还处于探索阶段,起点差不多。

不过,随着特斯拉、蔚来等造车新势力的不断加入,其市场竞争将越发激烈。

在经历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困境后,长安汽车终见复苏势头,但销量的增长并不能使其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如果在转型道路上长期“掉队”,长安汽车仍将面临“难安”的处境。

#5-10万#紧凑型车#长安汽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