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书法初学者记住这2点最重要

2020-07-19新闻8

练书法读帖,绝不仅仅是简单地临摹,拜读。这些表面功夫,对于练好书法,实际上起不到多大的好作用。读帖过程中,要懂得观察细微,研究作者的一笔一划,每一个字的笔法,写字力度等方面,才能真正学到精华。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名帖中,书法名家在练字过程中用到的一些细微,而不被大多数人发现的笔法,希望书友们能从中有所启发。

练习毛笔书法,笔锋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所谓的笔锋,就是笔毫的末梢,它是我们在写字过程中力量的集合点,也是墨水集中流注的地方。 毛笔使用得当,写起字来,更是得心应手,毛笔使用灵活,字也就像是被注入灵魂般,立峰而走,挺健有力,更有力透纸背之感。

书法,正如古人经常强调的一般:用笔在锋:

1、“立峰”行笔:

很多朋友在初学毛笔时,用毛笔写字,字体歪歪扭扭,毫无张力,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不会用笔。不懂得工具的使用诀窍,即使空有笔法,也写不出好看的字来。清代蒋和说“(用笔)如善舞竿者,神泛竿头,善用枪者,力在枪尖也。”笔锋立得起来,写出来的字才能具备基本的骨架,线条沉稳。明朝董其昌也曾说:“予学书三十年,悟得书法,而不能实证者,在自起自倒,自收自倒,自处自束处耳”,又说:“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这些书法名家都将此道理说得很透彻。所以可见,这些道理并非空缺来风,而是前辈们的经验所得。

“立锋”关健在善于利用笔毫的弹性,因势利导,更关系到功力,功力到时,虽极柔长锋羊毫亦铮铮作弹。初学者可能开始时体会不到锋端的弹力,锋立不起来,可用薄长如竹蔑一类柔而有弹性之物,做用力压下又竭力撑起的动作,注意力放在尖端上,领会其运动的技巧,再运用到毛笔上,相信不难掌握。

2、“笔锋无处不到”;

纵观历代书家名帖,哪一个字体不存在笔锋呢?一笔一划,皆由笔锋运走形成。即使在某一笔画中少有停顿,但在这停顿中也必须有提笔这样的动作,以使得笔力充分作用于纸面上,更突出字体的劲力。

刘熙载《书概》说:“张文史(张旭)书,微有点画处,意态自足,当知微有点画处,皆是笔锋实实到了。不然虽大有点画,笔心反而不到,何足之可云!”“大有点画”指简单的笔腹按下,能按不能提,提而锋不立,笔画再大,也是笔腹形成的虚浮呆滞形象,而非锋端真力贯注的坚实笔质,细审王羲之行书诸帖,欧阳询行书,褚遂良《阴符经》,赵孟頫、文征明行楷书墨迹,无不如此。

在理论上我们所说的笔锋顶端,在实际中,锋指的是锋端以及接近笔毫的那一段,再网上称之为笔腰,笔腰是最具弹性的部位。历史上也有不少书家采用笔腰来写字,比如我们熟知的颜真卿,他的字体着力点就不在笔锋上,而是笔腰上。这种写法比较特殊,也不是谁都可以习得来的,如果学不到精髓之处,写出来的字体就有一种腰软无力的感觉。

所以对于初学者而言,我们还是相对来说建议先练习立锋本领,学好这个基本功,再去学其他的,也相对容易上手。

学小楷有三种风格,不知你选谁?

从书法风格上看 却是

环肥燕瘦各不同 淡妆浓抹总相宜

天下小楷分3种 你写哪种?

还请爱小楷的你 细细品来

一 | 朴拙家族

厚重,而不轻佻,强烈,而不腻滞,

朴素,而不浓艳,深沉,而不恣狂,

含蓄,而不诙奇。

代表人:钟繇

传承人:

范仲淹、柯九思、倪瓒、王宠、

黄道周、朱耷、吴昌硕、弘一等

钟繇贴近民间新体的变化,对其进行整理、完善。其小楷的纵向笔画往往短促,横向笔画相对舒展,横势感极强。整体看来结构虽并不完美,却更有一股朴拙天真韵味。

钟繇《宣示表》

章法疏朗,结构平稳,帖中上下字间距紧凑,大小错落;

用笔轻巧而不失遒劲,点画厚实饱满,横势强烈。

隶意殆尽,有行书笔意显现。

范仲淹《道服赞》

卷后文同、柳贯、吴宽、王世贞等跋。

书法方劲,落笔痛快沉著。

柯九思跋《马图》

用笔精到谨严,一丝不苟;

章法错落有致,富有变化;

结字险劲而富有张力,为柯九思存世著名的三跋之一。

倪瓒题《幽涧寒松图轴》

用笔率意遒劲,结体古意十足,

通过长短点画的伸缩变化,形成结构的不齐之齐,

格调极高,与其山水画一脉相承,即使『逸笔草草』,仍别有情趣。

王宠临钟繇《宣示表》

纸本,书风丰腴饱满,浑厚圆融,简远空疏形神兼得,又有自家风貌。

黄道周《孝经》

黄道周晚年之作,

笔法简直,行笔方硬整饬,结字多有奇趣。

朱耷千字文

潇洒秀健,风韵天成,

是朱耷不可多得的佳作。

吴昌硕楷书自作书笺

结体方扁,用笔圆浑遒劲。

在钟太傅笔意中又融入了唐人写经的韵味。

弘一心经

自成一体,冲淡朴野,温婉清拔,

充满了超凡的宁静和云鹤般的淡远。

沙孟海水经注

浑厚、质朴,书风温和厚实。

二 | 秀美系家族

或温润柔美,或险峻谨严

或精于法度,或劲挺遒媚

但用笔结字无不衍化于『二王』

是为“秀美”家族

代表人:王羲之、王献之

传承人:

虞世南、柳公权、钟邵京、赵孟頫等

王羲之虽取法钟繇,但自出新貌。经他删繁就简,丰富字形的纵横变化,复杂使转的提按之后,小楷结体越发优美。王献之再在法度之外,增加了潇散、天然之意趣,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王羲之《乐毅论》

评论战国时代燕国名将乐毅及其征讨各国之事。

纵有行,横无列,气韵生动,用笔健挺,结字稳健,排布错落有致,法度严谨。

智永评此作曰:『梁世模出,天下珍之。自萧、阮之流,莫不临学。』

王献之玉版十三行

被誉为『小楷极则』。

风格遒美秀逸,用笔健挺洒脱,

结字舒展外拓,章法错落自然,顾盼有致,盛名千年不衰。

虞世南破邪论序

用笔吸收『二王』以来名帖之长,

结体疏朗而不失紧密,秀雅静和,直接晋唐小楷之正脉。

柳公权太上老君常清静经

此作曾著录于《宣和书谱》《金薤琳琅》《学书迩言》,

端正挺拔,肃严庄重,结体遒劲,字字严谨不苟。

钟邵京《灵飞经》

纸本墨迹,唐代著名小楷之一。

纵有行,横无列,笔势飞动,字体精妙。

点画映带关联紧密,通篇文字浑然一体,英秀之气备显。

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

纸本,在宋人小楷中的精品,气息清新古雅,用笔精到,

结字稳重端庄,以轻巧之笔表现出遒健之气。

赵孟頫《汉汲黯传》

朱丝栏纸本,俊迈秀逸,健挺遒劲,骨多肉少,较为硬朗。

松雪自称其得唐人笔风遗意,确是不凡。

赵孟頫《洛神赋》

丰腴盈润,笔法谨严,兼有行意,结字研媚,章法空灵,颇具韵味,

提按分明,既见清劲,又见丰腴,华美而又庄重。

文徵明落花诗帖

用笔干净爽利,字形大小不一、错落有致,

是文氏小楷中精品之作。

三 | 丰腴型家族

特立独行 自成一格

雍容肥美 古朴浑润

密集饱满

代表人:颜真卿

传承人:

刘墉、翁同龢、王国维、欧阳修、祝允明、傅山等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

古朴浑润,章法密集饱满,自成一格。

清王澍评曰:“颜鲁公书,大者无过《中兴颂》,小者无过《麻姑坛》。”

欧阳修集古录跋尾

用笔凝练爽利,多出以尖笔;

结字宽博,有颜鲁公遗意,通篇神采奕奕,给人险劲之感。

祝允明千字文

祝氏传世早期墨迹之一,

书风古拙潇散、结体皆成扁形,字字润泽憨厚。

傅山《金刚经》

气息安静,用笔精到,古意盎然,

从首至尾,无一懈怠处,是傅山小楷精品之一。

刘墉小楷逸品册

为刘墉书古文辞赋及自撰诗文,

书风肥而不肿,字势扁而不失势态。

翁同龢瓶庐杂稿

纸本,书风隽雅温润。

王国维人间词

书风敦睦厚实,用笔精谨细致,

是体现王国维小楷端庄书风的代表作之 一。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书法字画#用笔#书法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