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他是真正的孤胆英雄:独自坚守阵地两昼夜,1人歼敌124名

2020-07-19新闻5

1951年10月初,美军的“秋季攻势”被粉碎以后,他们又把战争的矛头转向志愿军防线的金城地区。美军集结了第7师、第24师、韩军第6师、第2师大约7万人,向金城一线发起猛攻。敌人用飞机大炮猛攻轿岩山志愿军阵地。

志愿军第六十七军二〇一师六〇二团八连首长命令一排长余永才率领班长唐凤喜及三班两个战斗小组,进入轿岩山阵地,坚守轿岩山上的68号阵地。

68号阵地的小山梁子上,一共有五六个小山包,唐凤喜的机枪安放中间最高的山包上。两头各有一个三个人的步枪组。顺着山包一直往南延伸有小荆棘丛,这是敌人进攻的一个重点。所以,志愿军由排长余永才带一个组进行作战。

拂晓,敌人的炮火骤然响起,68号阵地顿时如同一座突然爆发的火山,天摇地动。随着轰隆隆的巨响,伴着火光,3班副班长和排长几乎同时倒在战火里。

在这紧急关头,唐凤喜率领其余战士固守阵地。东边山包上的敌人对志愿军阵地构成威胁最大。为了打掉那里的敌人,唐凤喜从后面钻进了荆棘丛中,向东边山包爬去。

虽然只有一里多长的路程,但对唐凤喜来说却比翻越千山万水还要困难。因为他爬行时头部只要稍微抬高一点,就很可能被敌人发现。因此,他只能屏住呼吸,将全身力气集中在肘部一寸一寸地往前挪。

荆棘剌在他的伤口上、脸上、身上不停地扎着,唐凤喜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爬到了东山包下。

面前敌人的重机枪在左右两侧吐着火舌,成群的敌人离唐凤喜只有不到100米了。他三面受敌,背后又是陡峭的山崖。

唐凤喜看着模糊的山影默默地告诫自己:“坚决守住它,不能让敌人爬上来!”他顺手捡起几块较为尖锐的石头当工具,费劲地挖起了工事。当敌人发起冲击的时候,唐凤喜已经从刚挖通的炮弹坑里进入了射击位置。

敌人发起一次又一次进攻,东边的刚被打下去,西边的又上来了,有时两边的敌人一齐出动。

激烈的战斗已使唐凤喜顾不得手榴弹弦已拉破的嘴角,勒破的手指头,及鲜血浸透了的单衣服,他只看到三面的敌人在一个个地倒下去。

机枪没子弹了,手榴弹和手雷都打光了。他乘着烟雾,夺过敌人的机枪,捡回了一些手榴弹和手雷。

晚上8点,战场沉寂了。唐凤喜的伤口还在往外流血,为了减轻疲劳,唐凤喜抓起一块冰凉的石头,放在自己火辣辣的舌头上。他又挣扎着爬起来,看着暗处,盯着敌人。

突然,两边的敌人又一个个地上来了,唐凤喜立即单腿跪地,将手雷一个个地向敌人扔了过去。他正打着,一颗手榴弹在他的身边爆炸,他觉得左腿疼得很,但没有顾得上看伤情,继续向敌人投手榴弹。

不知什么时候,一群敌人转到了唐凤喜的侧后,向他围了上来,他发现后,反身举起机枪,“哗——”,机枪子弹扫倒了成片的敌人,与此同时,唐凤喜也倒在了地上。当战友们赶来的时候,唐凤喜只能看见他们张嘴,却怎么也听不见战友们说话的声音了,原来是枪炮声震聋了他的耳朵。

至此,唐凤喜已孤身坚守阵地两昼夜,打退了敌人的七次进攻,歼敌124名,守住了阵地。战后,唐凤喜荣立一等功,荣获“二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被誉为志愿军“孤胆英雄”。

没过多久,唐凤喜的英雄事迹就传遍了异国的山山水水,也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东北邻邦,姑娘和孩子们曾热情地歌唱:“初春的鲜花开遍了大地,晴空里飘扬着一面红旗,同志们热情地歌唱,歌唱我们的英雄唐凤喜。”

当祖国人民听到他的事迹后,谁都想看看这个自己的亲人。当时唐凤喜邮给祖国人民的照片,曾从北京传到天津,从天津传到东北,从学校传到工厂,从工厂传到农村。人们还把他的照片贴在工人、农民和学生的纪念册上。

#敌人#坚守阵地#孤胆英雄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