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古代通缉令上画像与真人一点不像,衙门如何将犯人捉拿归案呢?

2020-09-01新闻10

古代抓捕犯人有个简单粗暴但十分有效的方法——通缉令。当然现代社会也普遍存在,但两者之间有个差距不是一般悬殊的点,那就是犯人的肖像。

现代有照相技术,随便找一张近照或者直接证件照一复印,事情就搞定了,然后照着样子留心观察就好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问题来了,古代老祖宗们没有这种科技啊,我们看过不少电视剧上面的通缉令,上面的画像可真是一言难尽,不是一般的抽象,放眼望去,满大街的人貌似都有那么点神似。

这可就难办了,没有画像,官府要如何找到犯人呢?难道大海捞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不然,他们不仅有方法,而且这个方法效率还相当的高。画像只是一种辅助罢了。

1:保甲和连坐制度。这个大概都听过,通常说的诛九族就是连坐的一种。天高皇帝远的,信息传播又太慢,出点什么问题等到了皇帝耳朵里,黄花菜都凉了,所以为了更有效的管理治下的百姓,古代的统治阶层们想了这么个主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人犯罪,周边的人不检举,或者故意包庇藏匿,一旦发现,整个保甲的人都要遭殃。所以一般人也没什么胆子隐而不报。

2: 古代人口稀少,不像现在这么稠密,除非有大的灾祸,粮食颗粒无收,洪涝大旱,虫灾之类,否则人员的流动性也小。

一个村一个乡,几口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早知晓的一清二楚,一旦有外来人员,那是非常惹眼的,再加上说不清楚来源,那就非常可疑。

3: 官府有专门抓捕罪犯的人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捕快,这些人常年和罪犯打交道,一些罪犯常用掩人耳目的方法都是门儿清的,很多新手犯人不知道的,说不定人都帮他想好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何况,悬赏通告,悬赏要圈起来,画重点,有悬赏可拿,有时是金银,有时甚至是官职,大家还不挤破头去找线索,更乐得给捕快提供方便,有问必答。

4: 虽然画像抽象了点,但还是有基本作用的,例如罪犯的男女性别,形貌上基本特点,有没有疤,有没有痣等标志性东西还是不会错的。所以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5: 古代发明了一种叫路引的东西,出远门,百里之外,你就要带着这个,路引上会标明持有人的具体信息,性命,家乡,离家理由,一旦没有路引或者本人与路引不符,都是要遭到惩处的。所以在逃的罪犯可能连住店都不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万事都不能说得太绝对,乌龙事件还是有的。

例如宋朝末年,忠臣文天祥就被蒙古人悬赏捉拿,画师的手艺实在有待提高,士兵们根据画像捉回了一个叫林附祖的人,人家好说歹说不是文天祥,都没人听,给拿回去了,细细一审之下,尴尬了,还真弄错了。

#犯人#画像#通缉令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