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除了防止把孩子忘在车里,车内传感器还有多少潜力?

2020-09-01新闻4

夏天的社会新闻中总是少不了这么一个主题:「又有孩子被家长落在车里,导致悲剧发生。」

虽说本质上,这是家长责任感和监护意识的问题,但当悲剧造成之后再去追责,其实远不如提前预防悲剧的发生来得有效。

特别是人类需要同时处理的信息太多,在某些简单的场景中远没有机器和算法更值得信赖。

在这个领域,车企在过去投入了不少精力。特别是随着车辆智能化的程度增加,无论是感知还是通信层面,汽车都能更好的替代人去完成一部分工作。

前几天,就有外媒报道特斯拉正在研发一款新型动作传感设备,可以检测车内的活体。由于采用增强功率的毫米波雷达,系统可以穿透柔软材料、测量身体大小来判断是儿童还是成人,甚至可以探测出呼吸模式和心率等动作。通过感知到的数据,车辆系统能够更好的进行警报,也能够在碰撞中更好的部署安全气囊的功能。

当然,目前为止这还只是一项专利,需要相关部门的许可才能量产。包括Google以及法雷奥在内的企业,也都申请过类似的设备。

事实上,车企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也已经有了不少类似的方案。

例如在长安UNI-T、长城VV7以及现代胜达等等车型中,其实都已经有通过摄像头、毫米波或者超声波雷达等传感器来检测车内是否遗漏儿童或宠物的方案。

在更早的时候,有部分车型通过检测车门开启关闭状态(例如后门开启过但下车后没有再次开启,系统判断可能会有物品或者儿童被遗忘在车内),来提醒用户是否把物品遗留在车内。通用汽车和日产在过去几年,都已经有部分车型量产了相关技术。

无论是技术层面或者法规层面,「把孩子忘在车里」这件事所获得的重视,也在逐步有了更多落地。

车内传感器还能做什么?

这个小的功能点,其实映射出了一个现象:技术进步正在使汽车能够感知到的车内状态和数据逐渐变得丰富。除了早期的座椅压力、车门状态等等基础信息之外,汽车在各个方面都越来越懂你了。

随着传感器数量、种类以及检测能力的增加,包括摄像头、麦克风、毫米波雷达等等在内的设备,数据种类和鲜度都在迅速进化。这些设备会被安装在车的各个位置,门板、座椅,AB柱甚至是顶棚等,从而全方面的了解车内乘客的实时状态。

目前为止,通过监测人的体征和状态,已经有技术能实现声音、疲劳监测、视线注意力、心跳体温甚至情绪等细微状态的感知。剩下唯一的疑问则是落地时间和形式。

一旦有了这些详细数据,软件层面可以分析出用户的状态,结合车辆的位置、车速、时间等等维度信息,最终给出可能最符合用户需求的服务。

举个简单的例子:捷豹路虎做过一项研究,通过车内摄像头检测用户的体征,包括表情、动作甚至心率,结合AI算法来调节驾驶模式和车内环境,就可以防止晕车等情况的出现。

再比如,通过对车内不同位置的人(司机or乘客)的状态分析,就可以在驾驶模式、音乐等等层面提供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服务。结合车内越来越强大的软硬件能力,车辆能提供的功能和服务想象空间巨大。

这背后不得不谈到AI芯片和算法的功劳。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AI算法、人以及车的结合有了更智能的可能性。

而传统CPU和GPU的架构,就先天决定了无法高效地进行数据密集型的AI计算。而AI芯片在研发之初就有针对性的应用场景,相比之下效率更高。所以,在某些特定领域,AI芯片的应用能够极大提升计算效率,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运算能力。

在2017年,地平线推出了「旭日」和「征程」系列的AI芯片,就是专门应用于安防以及智能驾驶开发的特定芯片。在长安UNI-T上,也搭载了地平线供应的智能座舱NPU征程二代。

随着这类软硬件方案的逐渐量产,车内传感器能做的事会越来越多。而无论是软硬件层面,车内感知技术都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发展路线。而未来,随着服务能力的提升,最终这两者会结合成一个更智能的座舱形态,为用户提供更适合的服务。

隐私的矛盾或许无法调和

想象从来都是美好的。但除了技术层面需要克服的大量问题之外,我们依然无法避免隐私的问题。

无论是手机还是汽车,都是很多人日常工作生活都离不开的工具。这就意味着,当这些设备越来越了解你,隐私的保护就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在手机上,我们的聊天记录、浏览记录会被购物软件获取,从而无处不在的推送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在车里,通过摄像头、麦克风和更多的传感器,人类被机器读取的状态会越来越多。用户的面部数据、指纹等生物信息,个人喜好、常去地点以及聊天信息和画面都可能被车辆默默的获取。

虽然车企一直在强调重视用户的隐私,但如何建立用户的信任依然是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智能化程度越高,我们能享受的便利越多,那么隐私泄漏的可能性一定更高。

而在当下,我们之中的很多人选择牺牲了一定隐私换取便利。

技术如何更好的为人服务?除了便利生活之外,提升信任和安全感也是足够重要的环节。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我相信存在完善的解决方案。当然,这一定是需要整个行业的不断试错才会实现。

#现代#路虎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