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2020公务员面试热点之四十:蜗牛奖

2020-09-01新闻8

【模拟题】近日,浙江某县召开了一场没有掌声的颁奖礼,两家单位被颁发作风建设“蜗牛奖”,获奖原因就是工作进度缓慢,效率太低。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析】

各位考官,我认为“蜗牛奖”的功效,在于治理不作为慢作为。当前,“最多跑一次”已逐渐成为群众办事的常态,许多部门积极提升行政效率,但仍有个别部门和干部对待问题不愿意主动解决,习惯性拖一拖、缓一缓,群众评价“办事比蜗牛还慢”。办事不到位、项目推进缓慢的部门和个人理应受到批评,通过颁发“蜗牛奖”,用鞭打“慢牛”的方式给不作为慢作为一记“当头棒喝”,使部门和干部感受来自社会各方的压力和监督,知耻而后勇、知弱而后强,进而高效率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这就是“蜗牛奖”的威力。

“蜗牛奖”的最终目的,在于激励干部担当。通常情况下,表彰先进往往会大张旗鼓、隆重热烈,批评、问责则“低调”行事,一般以下发公文的方式进行通报,威慑力不够明显。“蜗牛奖”的颁发,的确对部门和干部有督促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政务的公开性、透明性和可监督性。

在为“蜗牛奖”评选叫好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人们更关注“蜗牛”们是否能迎头赶上。要想“蜗牛奖”评选落地有声,必须确保获“奖”部门、干部在民意面前有错必究,迅速整改,让人们切身体验到政府工作人员的新风貌和新变化。比如可以持续加大政府监督力度,全程跟踪督查获“奖”单位,对整改任务进行项目化推进,明确整改项目目标,规范整改时限节点,落实节点责任,确保在抓整改的每个环节,驰而不息开展回访跟踪、督促整改,凡是整改不力,变化不大的,强化问责,对屡屡得奖者,依法依纪予以严惩,彻底铲除滋生庸政懒政的土壤。

此外,要防止获“奖”者习惯成自然,还要积极引入好差评制度,畅通民意表达机制和渠道,给群众充分的发声权、话语权,让群众口碑成为衡量整改效果的重要标准。

总之,颁奖不是终点,只有多措并举,真正让庸政懒政怠政者,有所“畏”,有所“为”,才能促使“蜗牛”变“快牛”!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