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暑期好莱坞大片的空挡缺口,诺兰的新片《信条》会因此大热吗?

2020-09-01新闻10

一名CIA特务在一场任务结束后,被招募至一处极为神秘的团队,他的全新任务不再是阻止恐怖分子、打击犯罪组织,而是要扭转时间,进入一个人脑认知的全新领域,进而阻止世界末日的发生。

自从2020年上半年的疫情爆发以来,影视产业可以说是面临前所未见的考验,遭遇最大打击的莫过于院线产业链,戏院暂停营业、好莱坞强档大制作一部接着一部往后延期,一片滔天巨浪中,不免让人期盼谁能拯救电影院?

这个救星不会是顶尖特务007庞德、不会是漫威与DC的超级英雄、更不会是刚宣布转向串流平台发行的迪士尼《花木兰》,这个重责大任于是落在了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肩膀上。

诺兰贵为当今好莱坞片酬最高的导演,《信条》是场英雄式的豪赌,极度让人迷惑、极度具娱乐性、极度写实制作,你会看着角主角与整个宇宙定律作战,时间在他周遭正向、逆向同时行进,巨大的波音747飞机撞进一间仓库,然后又反转进同一间仓库。

恐怕没有人会比诺兰更适合拍出《信条》,首先,当今世上只有他能从片厂那头取得如此庞大的制作经费在一部原创剧本上,电影的每一幕你都可以看出背后是堆满钞票与资源的投注;

其次,《信条》那种非线性、跳跃时间线的叙事手法正是诺兰的正字招牌,在极为商业化的动作场面中仍不忘逼迫观众思考、跟上叙事节奏;

最后,《信条》就像是诺兰过往作品的集大成,有种精选辑的感觉,谍报情节与超乎的动作镜头令人联想《盗梦空间》、战争场面的真实感让人想起《敦克尔克》、非线性的故事曲线呼应着《记忆碎片》与《致命魔术》的手法。

导演诺兰是众所皆知执迷于时间概念的主流创作者,他作品中的情节都因为时间的存在而滋润内容,打从他的低成本处女作《追随》开始,他便使用非线性的叙事玩转时间概念,随后有倒叙手法的《记忆碎片》、揉合着不同时空与观点角度的《致命魔术》、多层梦境产生不同时间行进速度的《盗梦空间》、穿越黑洞并扭曲时间的《星际穿越》,就连历史战争片《敦刻尔克》,他也要以不同时间轴的方式处理三段故事支线。

这回同样以时间为主轴的《信条》,丝毫不啰唆,开场就为观众带来一段相当暴力的音乐会恐怖攻击,其中一位CIA探员被送入现场保护一件重要物品,这位探员正是主角The Protagonist,不过他随后被敌人俘虏并被刑求拷问。

他在危急之中吞下自杀胶囊,然而他没有死亡,这只是一场测试,他被招募至一个最高机密的任务中,试图阻止反派以高端科技从未来改写人类文明历史。

他随后被指引至一间实验室中,一位科学家向他解释逆转物质的概念与运作方式,这是《信条》中我们第一次看到电影最核心的噱头,物理的惯性中我们都知道物质跟我们一样随着时间流动,但要是某样物质以相反的方向从未来移动至历史呢?

主角与另一位神秘的特务尼尔在这起任务搭挡,线索领导他们至一位俄国军火商安德烈·萨托尔,为了要接近这位神秘反派,主角从萨托尔的妻子凯特下手,这位被丈夫长期施暴羞辱的美丽女子,萨托尔以儿子与工作上的黑历史作为威胁筹码,使得她被迫对萨托尔顺从。

而此时主角的出现,让凯特在他身上看到救赎。

《信条》表面上有抽象难理解的时间武器,坐拥财富、权势的反派不只能够以此改造世界,甚至能改造历史,但这时间武器的设定以外的情节根本是再熟悉不过的套路,萨托尔完全是典型庞德电影的反派形象。

他与主角、凯特之间的三角关系也是庞德迷津津乐道的元素。庞德电影这种典型的英式谍报电影(诺兰不只一次坦承他对谍报电影的热爱,坊间对于他执导下一部庞德电影的传闻也永不停歇),配上导演诺兰为人所知的非线性叙事、原创高概念,大致就是《信条》的模样。

从《信条》之中不免俗能看见导演诺兰对于谍报类型的狂热,然而唯一一样东西在他心中地位大于此的莫过于时间本身,“时间”在《信条》中简直就是一个角色,有其深度与曲线,也如一样物质,能够扭曲与翻转。

而要解释其的运作很难以文字表现,需要谨记的是,这不是时光旅行,而是时间逆行、熵的反向演变,其中还有些物理学、量子力学、热力学、核能的元素(曾在《星际效应》中与导演诺兰密切合作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基普·S·索恩,这回再次出现在电影的片尾顾问彩蛋中)。

因为这些元素的加入,使得电影的动作场面既向前也向后同步行进着,造就几场超凡入圣的影史级场面,导演诺兰的动作场面从来不缺乏着他的庞大野心,而《信条》正是此特质的全新境界。

或者想象这是一部属于诺兰自己的庞德电影,或是部被诺兰化的庞德电影。

《信条》从开场到结束每一场动作场面都让人目不转睛,每一幕都是人物为了生存而作战、每一幕都犹如刹车失灵般地飙速、每一幕都有配乐大师路德维希·葛兰森与音效工程团队的超强轰炸。

你会看到约翰·大卫·华盛顿与罗伯特·帕丁森以高空弹跳的方式,跳入又跳出一栋高楼(这是真的跳入又跳出,跟时间逆转一点关系都没有);

华盛顿与五位高壮的黑帮份子在厨房,拳拳到肉的肉搏打斗;

一台波音747在你眼前失速,撞入巨大仓库爆炸;

一段策划缜密的劫盗,随后迎来一场始料未及的飞车场面(搭配时间逆转的元素简直是影史前所未见);还有最后让人大开眼界的战争场面......

除了原创性之外,诺兰作品的技术层面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每一回出手往往都将电影工业拉至全新高标,《信条》的叙事手法可能不那么亲民通俗,但其视听效果绝对让人轻易投入其中体验。

《信条》论技术层面,其复杂性与规模完全不下于其叙事,甚至值得单独拿出来自成一篇论述与分析。真材实料的波音747冲撞场面固然是一大亮点。

但《信条》真正展示其功力的远远超过于此,当今顶尖先进的电脑图学,基本上已经能够拟真出任何大银幕场面。

但诺兰真正的技匠魔力,让观众犹如是当年第一次看到恐龙现身于银幕上、第一次看见云雾散去的霍格华兹城堡、第一次飞入岛屿悬浮的阿凡达星球,或是头一遭目睹饭店长廊在眼前开始旋转的那刻,他对写实的坚持,却成就了几乎是不可能的超现实画面。

摄影师霍伊特·范·霍特玛让人美得下巴掉下来的掌镜,充满活力与色彩,片尾的彩蛋带有些骄傲地说“shot and finished on film”,向观众喊话这是一部值得。

同时必须以其最完美规格70mm IMAX观赏的作品;初次与诺兰合作的剪辑师詹妮弗·拉梅,处理起这回极度复杂的叙事,丝毫不输过往诺兰与李·史密斯这对黄金组合的成果;

不只剪接,卢德维格·约兰松的配乐也在旁大玩非线性的时间逆转技法,仔细聆听配乐的呈现方式,绝对会让你恍然大悟,这也是诺兰头一次与卢德维格·约兰松合作。

这位近期靠着《奎迪:英雄再起》、《黑豹》、影集《二次旅程》一夕登上巅峰的新生代配乐家,为《信条》编谱的配乐生猛有力,同样不输过去诺兰与汉斯·弗洛里安·季默长期搭档的成就。

诺兰的电影向来有“吸星大法”,《信条》里头这群出色的卡司阵容明星都值得一看,整部电影大多数的情节,他们都在任务之中、都在危机当下,剧情的结构与节奏犹如精算过一般,几乎没有任何喘息空间。

导演诺兰的存在当然是《信条》最鲜明的作者印记,但这同时也是一部极需要仰赖明星魅力的电影,才足以推动故事的进行,或是逆行,唯有《信条》可以如此描述。

早在疫情爆发以前,《信条》就会是一场暑假的大型事件电影之一,如今则成为了今年唯一一部好莱坞暑假事件电影。

华纳兄弟影业与导演诺兰在发行上,坚持作院线发行的决策,自然引发不少讨论与争议,但结果证明,《信条》绝对不该只在你家电脑或电视上体验,而该去你能所及最大的银幕、最完整的音响系统。

当然也不该容许你能按暂停键中途离席,不是因为观众对于电影的理解程度,而是在任何一刻暂停都会坏了这场体验(虽然此刻我正在想像如果《信条》在几个关键片段用倒转播放会是什么光景)。

当然这么说实在有失公平,《信条》在全球吹起的拯救戏院号角,很悲观地反映出当今全球电影产业的缺陷与陋习,以及好莱坞片厂工业化系统的瑕疵。

《信条》在传统(疫情前) 多半被归类在保证成功的商业化流行产品。全球各个层面都遭逢前所未见的动荡,而聚焦于电影产业,少了好莱坞片厂的产品。

今年暑假的电影市场显得冷清,但除了《信条》之外,难道没有其他较为小型、同样值得关注的电影推出吗?不过《信条》会被寄予拯救市场的厚望并非无道理,只是更加凸显了片厂制作、映演商、媒体方、市场平台在过去这几年实在是过度依赖这类型的产品。

疫情加速了主流与独立市场的蜕变转型,疫情在未来的某一时刻会平息,届时电影产业又会是何种光景?

我可以想像观众对于《信条》会有极度两端的观点与面对方式,一方会显得不耐烦于电影向观众抛出一道又一道的情节解释,疲惫地死命追上电影的高速节奏。

另一方会热情拥抱电影的丰沛能量,满怀着动力去承受电影从头到尾停不下脚步的速度感。

如此来看,《信条》是部带有点侵略性、挑战感的电影,或许这对于诺兰的影迷是件好事,总比观赏那些公式化、毫无原创性的好莱坞爽片、续集系列电影来得有趣,我们也无需争辩故事是否合理、背后逻辑与科学理论是什么。

《信条》就是一部完美、实验性十足的大师级片厂制作,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电影#盗梦空间#悬疑电影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