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长龙好人·杨凯 | 潜心钻研3D打印,带领团队7天造出护目镜

2020-09-01新闻6

◎星沙时报记者 林畅

3D打印医用护目镜从构想到成品规模化生产需要多久?湖南云箭集团创造的“湖南速度”是7天。这个7天,是增材制造事业部副总经理杨凯带领的团队,争分夺秒潜心钻研的结果。

8月28日,在长沙县长龙街道的湖南云箭集团有限公司,走进杨凯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除了办公用品,还有一个行李箱,一张折叠床,一床被子,一口蒸锅……这些生活用品无不彰显着他“以办公室为家”的爱岗精神。

7天造出护目镜驰援抗疫一线

杨凯在生产车间查看3D打印医用护目镜。均为 胡方 摄

说起制作医用护目镜的初衷,杨凯表示,自己的灵光一现源于妻子刘蓓。刘蓓是长沙市第三医院的护士,在医院招募医护人员前往一线时,她主动请缨。“我没办法去一线,但是就想着能为一线做点什么。”杨凯平时钻研的就是3D打印技术,这一琢磨,就瞄准了急缺的护目镜。

“兄弟们,3D打印上战场的勇武之地来了,打印眼镜,招募勇士,急速研发。”1月31日21点55分,杨凯在微信群内发出“征集令”后,当晚便组建了3人研发小组。

图为湖南云箭集团生产的3D打印医用护目镜。

连续奋战24小时,2月1日晚9时许,第一批3D护目镜打印出来,有模有样,大家欣喜若狂。然而一试戴,却发现镜面起雾。于是,研发小组一路前往医院收集试戴反馈,一路在研发室改进3D模型,一路编制文档、协调配件原材料。起雾、密封性、舒适度……7天,研究团队终于生产出能完美贴合不同脸型,既能完全密封,又不会起雾,佩戴舒适感较高的医用护目镜。

“ 修改设计方案一百多次,样品就做了三十多版。光模型改了十多轮、近百次,团队都经常通宵还在改进模型。”杨凯回忆说,当时研发小组成员都是以办公室为家,饿了就吃方便面、饺子等速食,困了就在办公室眯一会。虽然辛苦,但是看到研发的护目镜成功驰援一线,大家都觉得很值得。

“我们的产品前期都无偿捐赠给了长株潭、怀化等本地医院,送到了武汉、黄冈的医院,还有意大利、老挝等。”杨凯欣慰地说。

以湖湘精神激励团队创新实干

日夜不停,加班加点,仅用7天完成产品定型并投产,在杨凯看来,研发小组团队在期间将湖湘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当然,我们也不是单枪匹马,也得益于公司和政府的全力支持。”

“我祖籍是陕西人,但是自大学就来到长沙,已经算是半个湖南人了。”37岁的杨凯笑言,来湘近20年,他深刻感受到湖南人做事的那种“韧劲”——遇到困难勇往直前。“简单说,就是吃的苦、霸得蛮、耐得烦。”

这种“韧劲”始终贯穿于杨凯工作的始终。自2016年从事增材制造研究以来,他先后入选兵器装备集团公司青年科技拔尖人才;获得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重大成果奖1项;三等奖2项,兵器行业质量成果一等奖1项。

作为兵装集团3D打印技术创新团队带头人,杨凯带领下的30个人的团队,始终充满活力、激情、创新,进行增材制造技术应用研究。在项目研制过程中,他还十分注重培养年轻一代,让新进大学生在一年左右具备编写各类报告的能力,三至五年具备独立承担具体项目研制、解决产品设计问题以及3D打印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的能力。

“做研究要有危机感,做事要有事业心、责任心,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杨凯坦言,从事研究领域,他深感责任重大。他始终坚信,对事业的追求,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就会有收获。

#3D打印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