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原创 北宋理财能手——许元

2020-09-02新闻31

原标题:北宋理财能手——许元

北宋理财能手——许元

夏建圩

一、范仲淹极力举荐

许元(988—1057),字子春,号南园,宣城人(一说歙县人)。《歙县城东许氏宗谱》以及《歙县志》里都说许元是歙县许村人;范仲淹、欧阳修、梅尧臣与许元是同时代的人,并且交往频繁,他们在诗文里都称之为宣城人,想来是不会错的。五代十国时期,许元的先祖,由中原入迁至歙县,子孙繁衍,初期多在宣歙之间仕宦、经商。许元父亲许逖为南唐监察御史,入宋后迁京南转运使,许元出生在宣城,成人后在汴梁、真州(今江苏仪征)、扬州、海陵等地做官,去世后葬墓在仪真甘露乡罔原,生二子宗梦、宗旦,宗梦子(许)透迁居绩溪云川大桥,故《绩溪县志》称许元为绩溪人。

许元以父荫为太庙斋郎,是个闲职;宋代重文臣,非科举中式出身的很难得到朝廷的重用。宋显道三年(1034年),本已臣服的西夏王李元昊发动叛乱,攻陷多个州郡,给予宋朝沉重的打击。宋朝不能抵御,河西兵出久无功,天下劳弊,财政困难,供给不足。另外,北宋都城在汴梁(今河南开封),整个京城以及军中储备粮食,都依仗漕运,南部的漕粮在扬州聚集、路经真州由通济渠、汴河运到京城,定额每年是六百万石。但通济渠、汴河行漕时需要引黄河之水,所以遇到黄河枯水期,或是黄河决堤时,京师粮食就供应不上了。

朝中大臣很是忧虑,时任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范仲淹向皇帝举荐许元,他在奏章中说:“(许元)才力精干,达于时务”,“以江淮制置发运司为财赋之要地,最宜得人”,希望圣上“特与超转一官,差充江淮制置发运判官。必能减省冗费,疏通利源,不害生民,胥助军国”,范仲淹在奏章中保证“(许元)若不能办济,臣甘失举之罪”。可见,范仲淹对许元评价很高并且十分信任。于是朝廷始任命许元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判官。(朱东润先生在《梅尧臣传》中说许元担任的是江淮发运使,其实是皇帝特设的发运使的助手兼监督。发运使职责“掌经度山泽财货之源,漕淮、浙、湖、江六路储廪,以输中都;而兼茶盐、泉宝之政,及专举刺官吏之事”)。这对凭恩荫入仕的许元来说是展示自己才能的绝好机会。

二、“为吏强敏,尤能商利”

当然,范仲淹并不是出于与许元的私人关系而向朝廷举荐的,而是源于许元在仕途中“智识通敏,可干财赋”的不凡表现,具有一定影响。

许元起先曾担任泰州军事推官。当地在海防的戍兵千余人,从海上逃跑回家乡。泰州太守知道这个消息不知所措,还是许元勇敢地站出来,诘问他们逃跑回来的原因,有三个人前来应对。许元大声呵叱左右,把这三人拿下,并宣布:造谣惑众的就是这三个人,不干其它人的事,他们没有罪。结果把其余的人遣送回去,以出众的能力平息了一次非常事件。

由于功绩,不久许元得到升迁,担任了丹阳县知县。丹阳县有一个练湖,如果水漫出来一寸,周围沟渠就会水涨一尺,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当地立法,不经州官批准擅自盗决湖水,以杀人论罪。当时正值大旱,许元请借湖水灌溉民田,没有等到上级批准,许元就放水救田。太守派官吏前来查问,许元说:为了方便百姓,我可以承担“便民罪”。太守派来的人无法再问下去。这一年大丰收,许元敢做敢为替当地百姓造福,因此又升迁为太子中舍,负责管理扬州的博盐和籴仓,并担任如皋县令。每到一地,能想老百姓所想,治理环境,修建利民设施,他还擅长理财,把一个县治理得井井有条。

正因为许元颇有政绩,在范仲淹的推荐下担任江淮制置发运判官,官品虽不高,但有实权。他认为过去商人贩米到塞下,因为京师经费不足,所以钱少则调入的米粮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高,造成了内外交困的局面。只有提高北方的官方收购粮价,用提高南方的盐价来补偿,既解决了东南方的粮食积存过多的问题,又能使西北的粮食富足,这是举足轻重的大计。按这个办法实行以后,果然解决了大问题。许元一到,问题迎刃而解。粮船千艘,浮江而上。他规定,粮船所经过的州县,采取接力的办法,只可留三个月的粮食,其余全部发往京师,待南边的粮食调运过来,再补充库存。那些州县的仓库,通过互相调剂补充,也储备了足够的粮食。没有几个月,京师粮食就很富足了。许元在任期间,制定了明约信令,立下规矩,根据各州县运输情况,赏罚皆有法度。京师至数千里外的各州县,在谈笑之间就把这件事治理好了,既不扰民,不加重地方负担,而又保证了京师的粮食及军粮供应。

曾经遇到一件事,更说明了许元办事的精明。有的官员在造船时虚报使用船钉数量,因为钉子已敲入木中,不好计数。许元叫人取一只新船焚烧,烧过之后把铁钉捡出称量,只有所报数字的十分之一,以此为标准立下定额。他的处事如此精密,这件事被编入《四库全书》的八卷本《折狱龟鉴》中的“许元定额”一篇。

“许元待制,初为发运判官,患官舟多虚破钉鞠之数,盖以陷于木中,不可秤盘,故得为奸。元首至船场,命曳新造舟,纵火焚之,火过,取其钉鞠秤之,比所破才十分之一,自是立为定额。”

欧阳修评价许元“理繁而得其要则,简易行而不违。惟简与易,然后其行不劳而有余。”欧阳修的文章一字一字斟酌,准确而具有概括力,几乎不能改动一字。因为屡创功绩,许元又升为殿中丞判官,再升为副使、正使。唐宋时中央设六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秘书省、殿中省、内侍省”,殿中省是掌天子服御的,殿中丞是从五品官员。受理各地朝贡,各路各州加上军事单位共有八十一个,钱财货物的调用,钱币布帛粮食的供应,每年出入都是千百万,时间久了人很累。许元多次上奏章要求解职。当时皇上考虑,不如奖励他以尽其才,所以赐许元进士出身,解除侍御史职务,调往工部任郎中、天章阁待制。许元在职十三年,后调任扬州知府,过了年余,又调任越州、秦州任知州,于宋嘉祐二年(1057年)去世,享年六十九岁。宋史载有《许元传》。

三、重乡情,敦家本

江淮发运使的治所原先在真州(今江苏仪征),后迁至扬州,此地处运河与长江交汇之所,是宦游、商旅、游历之士的中转枢纽。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同许元是宣城同乡。梅尧臣仕途蹇涩,生活常处于贫困之中,往来真州、扬州时,多得许元资助。庆历八年(1048年),梅尧臣赴陈州担任幕僚官时,水路经过扬州,当时欧阳修主持扬州的行政工作,留住梅尧臣论诗,并且介绍许元与梅尧臣相识,这应该是他们第一次相见,两位同乡时有诗唱和,此后两人保持着较密切的往来。嘉祐元年(1056年),时在陈州的梅尧臣得到父亲梅让在宣城去世的噩耗,梅尧臣即回乡奔丧,船只经过真州,许元正在真州营建东园,梅尧臣没有心思在此盘桓停留,他在《真州东园》中写道“国赋有常计,计者岂不贤。日夜疲精神,自鉴膏火前……役役吴楚艘,来泊常留连。下江忘其险,入漕忘其邅。许公作此意,吾亦见其权。不独利于己,愿书棠树篇”,诗意中充满着对许元的友好和赞美之情。

后来,梅尧臣母亲束氏在汴京去世,梅尧臣扶灵柩回宣城守制,许元得知消息后,又安排在汴京的湖南、江西两条粮船护送他回宣城。船只经过扬州时,许元前来吊唁安慰。此时,许元已经提升为天章阁待制,但还是领着江淮发运判官的职务。梅尧臣在诗中回忆与许元的往事,“而今倏忽已八载,公领府事我居忧,欧阳始是玉堂客,批章草诏传星流”。两人倾心交谈,许元对梅尧臣阐述了一番理财经验,“制财犹制兵,太甚则生乱”,梅尧臣百般佩服,“许公运国储,岁入六百万。上莫究所来,下莫有剥怨。十年无纤乏,功利潜亦建……公譬淮阴侯,多多益自办,我今听其谈,夜去为扼腕。”守制后,梅尧臣回京复职,又经过扬州,碰上枯水期停船等候。许元热情留客,往来频繁,生活很丰富多彩。许元不时举行一些歌舞场面,互相吟诗唱和。许元在海陵(今江苏泰县)办置了田产,修建了南园。看看已经快七十了,准备到海陵去安度晚年,他约梅尧臣同去,梅尧臣没有拒绝,但先要回汴京报到。后来,许元先于梅尧臣去世,同住的想法没有实现,但两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可见一斑。

“许氏孝悌著于三世矣”。许元自小就以孝顺勤谨名闻乡里,父亲许逖去世后,他一人开了个塾馆。他兄弟五人:许恂、许恢、许怡、许平、许元。由于他父亲许逖是六品官员,按当时制度,可有一个满十六岁的儿子补个小官职,“其兄弟相让久之”。兄弟合计,就给许元补了一个“郊社斋郎”的小官。做官后,不忘家本,兄弟“相友爱称天下”,“抚兄弟诸子犹已子”。许元主持编撰了南迁第一本许氏族谱。在家乡流传着关于许元的传说。许元少时贫苦异常,欲投江河自尽,忽见一老人曰:“你若虔诵《大士咒》,福自天来。”出袖中一卷示之而去。元诵咒无怠,日后竟成富室。又说,歙州三灵山人程惟象,少逢异人授要诀,退而精思其术,言人贵贱寿夭多中。庆历中,三发运使向传式、袁杭、许元问命。言:“二月、八月俱动,惟许动中见喜,谓动非动。”二月,袁召充省副;八月,向为省副;许(元)至八月,自判官迁发运副使,迁而不离也。仍言许终作两制。众以为许(元)门荫难登近侍,后赐出身,遂为待制。

传说虽不可信,但反映了许元在乡间及所生活之地良好的声誉。众人“爱其人(指许元)化其善自一家而行于一乡,由一乡而推之无远近”。

四、广交名士

许元在江淮制置发运判官的任上长达十三年,长期供应东京的粮食,还要监督地方财赋,朝廷对此格外重视,因此这位恩荫出身的判官,在无形中掌控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北宋仁宗时期,朝廷上的官僚多多少少与许元有着交往。许元长袖善舞,是个极有办法的人,对不同的官吏,总能应付自如。除了与同乡梅尧臣终生友好外,与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政坛、文坛的佼佼者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许元修建真州东园,欧阳修作《真州东园记》,这篇文章与《醉翁亭记》、《岳阳楼记》一样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浑然天成,令人叫绝。对于东园的主人许元,欧阳修写道“(许元)协于其职,知所后先,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贤士大夫共乐与此,是皆可嘉也。”许元主修家谱时,当朝宰相王安石为之写谱传、欧阳修也为宗谱作序。

嘉祐二年(1057年),许元病逝,欧阳修又为之作铭文《尚书工部郎中充天章阁待制许公墓志铭》〈嘉祐二年〉。“凡江湖数千里外,谈笑治之,不扰不劳,而用以足”,“公为人善谈论,与人交,久而益笃。于其家尤孝悌,所得俸禄分给宗族,无亲疏之异”,“为天下者,固常养材于无事之时,盖必有事,然后材臣出。自宝元、庆历以来,兵动一方,奔走从事于其间者,皆号称天下豪杰,其智者出谋,材者献力,讫不得少如其志。而公遭此时,用其所长,且久于其官,故得卒就其业而成此名,此其可以书矣。”王安石在许元兄弟许平的墓志铭中间也说许元“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重”。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称赞许元“才倾天下,孝溢一门”。这些都是对许元较为公正的评价。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博士,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辽宋夏金#许元#能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