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国储能类炭材料领域的“农民专家”

2020-09-02新闻4

李广朝整理实验数据 王路瑶摄

一个小学学历的农民,凭借多项发明专利荣获高级工程师职称,一路披荆斩棘创立高新科技公司,潜心研究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取得9项发明专利,36项实用新型专利,成为中国储能类炭材料领域的“引领者”,他就是滑县“农民专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李广朝。

创业路上迎难而上

68岁的李广朝,中等个子,一张看似很严肃的脸,脚上一双“古板”的布鞋尤为抢眼,说起话来谦虚内敛,给人一种踏实低调的感觉。

1986年,李广朝利用本地盛产果树的资源优势,创办“滑县前进食品厂”,主营水果罐头、农副加工,生意做得如火如荼,在当地小有名气。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广朝了解到活性炭用途,这引起了他对活性炭的好奇心。想到食品厂的废弃果核可以作为生产活性炭的材料,李广朝便萌生跨行做活性炭研发生产的念头。

说干就干,他和省食品研究所所长、其他几位专家开始了市场调研,撰写了《利用废果核生产活性炭生产研发可行性报告》,全力投入到活性炭材料的生产研发中。1999年,李广朝租用30余亩厂房,开始了自己的“跨行之旅”。

转行后的李广朝凭着一股子钻劲儿,每天都“沉溺于”实验室做试验,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向老所长请教,找行业的老前辈取经。

开始尝试用花生壳生产活性炭时,李广朝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那个时候你要是找广朝,就直接去厂区,在那里准能找到他,他每天都窝在那里做研究。”一名邻居谈起李广朝刚刚建厂时的情景说。

女儿李常利也是这样评价他:“儿时的记忆里父亲整天都很忙碌,除了在厂区实验室做实验,就是到外地出差。有次他在实验室待了三天三夜,再次见到他的时候都满脸胡子拉碴了。”

一次次的困难挑战,一次次的实验积累,让李广朝逐步掌握了调试温度、提纯、精致等关键数据,最终研发出可以大规模生产、符合行业标准的活性炭,在全省迈出了活性炭材料研发的第一步。

李广朝做实验测试 王路瑶摄

开拓创新填补行业空白

“李总,现有的活性炭质量能不能再提升?能不能尝试生产医用的VC活性炭?我想订购8吨,要研发新药物。”某药厂负责人主动找李广朝寻求合作。

当时的VC活性炭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完全依赖进口。但李广朝相信,外国人可以研发出来的东西,咱中国人一定也能做到,就决定放手一搏。

李广朝多方奔走,寻求政府部门支持,县财政局、农业银行迅速行动,给予他200万研发基金,李广朝顺利投入到VC活性炭研发中去。

时间紧、任务重,加上医药业要求活性炭的精纯程度特别高,李广朝便夜以继日地做实验,不断提高现有活性炭的性能和质量水平。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四个月时间的尝试,VC活性炭终于被李广朝研制成功,他也因此荣获了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国内生产VC活性炭的空白。

为了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质量,适应政策和市场需求,李广朝准备购买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改进生产方式,淘汰焖烧炉等落后产能。这样既能达到环保要求,又能稳定控制温度。

正当李广朝准备大干一场时,危机却悄悄来临。原材料成本的暴涨和升级设备的费用开销,导致他资金链断裂。这一次,他又开始了多方奔走。

了解到他的经历后,上海一家科技公司愿意提供资金供李广朝用于研发超级电容炭。面对这次技术攻关,李广朝开始“取经求学”,他与985、211高等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又一次研发成功,企业也一跃成为国内优质的超级电容器活性炭生产厂家。

专利及荣誉证书展示 王路瑶摄

锲而不舍带动更多技术人才

李广朝用了20多年时间,在新的领域开拓创新。他研发的VC专用高纯活性炭、黄金专用活性炭、超级电容炭等各项专利挂满了墙头,先后获得各级颁发的各种奖项。其中,超级电容炭产品荣获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他研发的超级电容器活性炭综合质量已达领先水平。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李广朝企业作为国内唯一的供应商向61辆大巴车提供了超级电容器活性炭。

如今,李广朝有了新的奋斗目标:今后将投入更多的时间用于产品研发立项,并着手公司上市计划。在科研团队建设上,利用县政府有关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不断扩充内部研发力量,带动一批炭材料行业优秀的技术人才,填补更多行业技术空白。

“超级活性炭生命力强,发展前景大。我会继续努力拼搏,争取让公司上市,为家乡做出更大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国家和社会。”李广朝说,这就是他每天沉浸在实验室搞研发的强大动力。

(滑县县委宣传部 尚明达 王路瑶供稿)

#活性炭#领域#李广朝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