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为何清朝官员上朝前不吃早饭,只含一片人参?专家:主要三点原因

2020-07-19新闻5

引言《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有言:“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民间也有句老话:“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些俗谚都说明了一日三餐在老百姓心中的重要地位。而早餐作为一天的第一餐,对于人们的精神身体都非常重要。但是在满清时期有个有趣的事情,那些朝廷命官们在早朝的时候是不允许吃饭的,只能在嘴里含一片人参,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先来大致了解一下清朝的朝会制度,清朝的朝会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是大朝会:皇帝在重要的日子上朝,比如每年元旦冬至和万寿节,这种大朝会一般是礼仪性的,皇帝会在太和殿上朝。第二种是常朝,每个月逢五(例如初五、初十、十五等)朝会。第三种被称为御门听政,也就是大部分影视剧里表现的场景。第四种就是皇帝在内朝与各部大臣商讨政事。

▲清朝朝会画像01

在古代,人们对一日三餐很看重,也非常讲究规律饮食。专家表示,清朝官员空腹早朝也是情非得已,这和当时的制度礼仪都有关,这种情况出现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上朝的时间很早,没什么时间来吃早饭。清朝的律法规定皇帝为卯时上朝,以现在的计时方式看就是早上5点到7点左右,虽然这个时间看起来也还不算早得离谱。但是上朝的官员们却不可能睡到5点就起床,他们还需要在寅时,也就是早上3点到5点就等候于宫门之外。

▲清朝官员上朝旧照

众所周知,清朝主要分为旗、汉两族,而这两族人的地位自然是不同的。满清入关后,定都北京,原居住于北京的汉人被下令迁移到城外。渐渐的,北京城分为了内城和外城,皇城,也就是紫禁城就在内城,当时除了皇帝特别赏赐之外,内城只能由八旗子弟居住,紫禁城周围更是戒备森严,旁人不得随意靠近。

而清廷内的汉族官员基本住于外城,距离上朝的宫殿较远,为了能够按时上朝,需要很早就起床准备。如果上朝迟到的话,轻则小惩大诫,重则人头不保。所以早膳比起上朝这件事来,可谓是“牛身失毛,无足轻重”了。

▲清朝官员旧照02

第二个原因,官员们为了避免在朝会上厕所,所以就算有时间,也不吃早饭。明清时代,礼法严苛,行为规矩讲究进退有度,更不用说是在一国之君面前,更不能有丝毫的失仪之处。在朝会上去行方便之事,有大不敬之罪。

朝会上,对官员,甚至对皇帝在的行为举止都有严格的要求,衣着,装饰,举止都必须按照规矩来,莫说是交头接耳私下聊天,连咳嗽一声都不行。吐痰上厕所之类的私事,未免显得失仪,搞不好就要被弹劾。万一皇帝震怒,说不定就脑袋搬家了。

▲清朝官员剧照

而且当时上厕所也并不方便,古代的厕所并不像现代置于室内。要想在皇宫中上个厕所,可没有那么方便。朝会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具体时间有多长,得根据实际处理的政务来定,短则个把小时,长的可能就会是半天。朝会上讨论的都是国家大事,如果中途想要上厕所,不但有损颜面而且还会漏掉关键信息。如果真的有人提出这种要求,那么皇帝也不一定会下令杀人,只是难免心存芥蒂,又有几个官员愿意令君王心生不满呢?03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十阿哥对刚刚登基的雍正不满,想要借故找茬,于是他在一次朝会中提出要去上厕所,这无疑让雍正的脸面非常难看。后来他被雍正剥夺了爵位,关入监狱长达12年。这不是说不能在朝会中上厕所,但是这种行为会令皇帝感到不快是肯定的。所以官员们在早朝之前不但不会吃饭,还要尽量提前上厕所,以免在朝会上有状况。

▲人参片照片

第三个原因,虽然没有吃早饭,但是为了有足够的精神和体力来应付政事,官员们会在嘴里含上一片人参。清朝的官员们,特别是有资格上朝的官员,都有着不算低的俸禄,所以他们也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购买人参来使用。人参切成薄片后,细细咀嚼可以提神醒脑、生津安神,早上没有吃饭还要忙于政事的官员们,口中含一片人参,既可以防止体力不支,又可以避免上厕所,这可比吃早饭方便多了。当时人参和西洋参在清朝受到举国追捧,大约也有这个原因吧。

结语从清朝官员不吃早饭这件小事里,我们却能窥见清朝政治制度的特性,乃至于当时的社会文化、民生问题。可见,任何时候一个现象的产生,都有其必然诞生的条件,而且原因通常是错综复杂的。

#清朝#官员#吃早饭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