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学考古的女生,带你揭秘3亿年前海洋生物的繁殖模式

2020-09-02新闻10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几丁虫是生存于距今5到3亿年前的奥陶纪至泥盆纪的海洋生物,数量巨大,极其微小,只有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形状类似于小瓶小罐或小棒,在近百年的研究当中,几丁虫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地层学意义,可以协助人们找到石油、矿产等资源,然而,从1931年被首次报道以来,关于几丁虫到底是什么样的生物一直争论不休,未有定论。

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几丁虫常被与原生动物,如跟足虫、纤毛虫、鞭毛虫、有孔虫等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随着1963年一批呈茧状保存标本的问世,几丁虫逐渐被作为是某类具有软躯体的后生动物的卵或卵囊。但这两种结论都没有确切证据支持。 近年来,得益于一批保存精美的标本和新技术在古生物学领域的应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梁艳等与来自爱沙尼亚、美国、英国和中南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合作,从大量标本中获得20枚精美的特异标本,采用近红外显微成像、显微CT等技术手段,揭示几丁虫的生殖模式。 作为学考古的女性研究员,梁艳介绍,采用近红外显微成像、显微CT、双束电子扫描和场发射电子成像等多项技术手段,发现长久以来被认为是畸变的特异标本实则是记录几丁虫生殖瞬间的关键材料。通过对20枚特异标本的深入研究,识别出几丁虫的两种生殖模式:一个母体一次繁殖一个后代或一次繁殖多个后代。几丁虫的子代仅在母体的底部“出芽”。虽然子代的体室以类似“出芽”的方式呈现在母体的底部,但在母体的体室内,子代的颈部也几乎在同步进行生长。而一个几丁虫母体一次繁殖多个后代的生殖模式是通过子代复制母体的形态特征来产生新的个体,新个体一旦发育成熟,脱离母体,就已经是一个与母体具有高度一致形态特征的完成体。 “通过我这项研究,我们就进一步确定了几丁虫是一类独立的原生生物,而不是某一类生物的卵或者是卵囊,对后续进行开展进一步的生物地层学研究,或者是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梁艳说,几丁虫可以帮助人类找油找矿,这项研究对后续生物地层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表明几丁虫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门类存在于各项研究之中。 目前该项研究已经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先导B项目、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爱沙尼亚基金委的联合资助。

交汇点记者 张宣/文 王子杰 蒋明睿/视频

#科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