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性能与颜值得兼—华硕灵耀14锐龙版开箱简评

2020-09-03新闻35

在很多朋友的眼里,楼主是个生活百事通一般的存在:买家电可以问问,买数码产品可以问问,甚至连日常家居产品囤货也能问问。当然,楼主说这些并不是吐槽——被人需要的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并且在帮别人决策和选择产品的过程中,往往自己也能见识和学习很多新的知识

前些日子,朋友想买一台笔记本,要求是轻薄,还得辨识度高一些,最好有范有个性,预算则仅有 5-6K。楼主的第一反应是调侃,让他直接把预算加到万元:这个级别的轻薄本,基本上就会有非常鲜明的亮点了。

但是调侃归调侃,既然受人之托,还是要上心帮忙物色。一圈对比下来,楼主觉得可能也就 AMD版本的华硕灵耀14是最合适的选择。

全金属机身,同心圆发丝纹路表面处理工艺,钻石棱角切割,以及华硕专有的 ErgoLift小翘跟设计,再配合锐龙R7+16G+512G的配置,兼顾了性能和质感。

作为数码爱好者,楼主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次体验新品的机会。所以收到产品,在征得朋友同意后,楼主先爽了一把。下面就分享一下楼主对这款产品的一点感受。开箱

产品外包装比较素雅,用简单地线条表达着一种锐利感和时尚感,整体传达出一种年轻和灵动的感觉 ▲

机器的装箱方式比较有创意:掀开盒盖后,机器会被底部的传动结构自然托起,方便取出 ▲

全家福非常简单:主机、充电器、说明书、保修卡以及一条 C-3.5mm耳机孔的转接线 ▲

其实到这里我们就不妨大胆猜测一下:机器拥有不止一个 Type-C接口,但是阉割了 3.5mm耳机孔——试试证明也确实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这台笔记本的原装充电器直接采用了轻便的小头设计,没有了传统充电器的臃肿结构,并且直接是 C口输入,对出差党来说是极大的便利 ▲外观展示:

机器有“松木青”和“丁香银”两种配色(名字都透露着中国风),朋友入手的是丁香银:整体为银色,透着一点淡紫色,键盘部分尤其明显。但拍摄有色差 ▲

机器整机采用金属材质,A面非常干净,仅有一个华硕/ASUS的标志。

但是仔细看,其实机器A面在表面处理上还是花了不少心思。从特写我们不难看到,机器表面有一圈圈的同心圆发丝纹路,这也是华硕的产品应用了多年的一项表面处理工艺,非常耐看 ▲

掀开屏幕,B面屏占比相当不错,摄像头位于上边框正中位置,下边框对称位置则是品牌 LOGO ▲

键盘部分淡淡的丁香紫

C面独特的键盘设计加上偏冷的配色以及无处不在的钻石切割边缘,给人一种科技感很强的感觉 ▲

开机键位于键盘最右上角,使 C面整体性更强,但同时也增加了快速输入时的误触风险。这貌似也是当下笔记本电源键设计的一个潮流,至于好不好用,楼主认为主要还是取决于大家自己的审美和使用习惯。楼主个人不太习惯这种开机键的隐藏设计。

触控面板占比不小,大概是空白区域的 2/5。

触控面板上贴有一张薄膜,上面是小键盘设计。很明显,这块区域可以当做数字键盘使用 ▲

跟大部分机器圆润的底部设计不同,这台华硕灵耀14的 D面非常锐利。甚至连角落的胶垫都采用了钻石切割边缘设计,显得棱角分明 ▲

另外,扬声器位于两个侧面,底部还横向分布着一长条散热孔。使用评测

先看一眼这台机器的基本参数:R7+12GB+512GB ▲

很多朋友看着这两年崛起的 AMD跃跃欲试,但是对其处理器的命名并不熟悉。这款华硕灵耀14搭载的 R7,对标英特尔的 i7处理器,属于移动处理器中的佼佼者。鲁大师跑分展示如上 ▲

下面楼主以小标题的形式,由点及面来介绍华硕的这款机器。1、接口

机器左侧共三个接口,自上而下分别为 HDMI和两个 Type-C ▲

其中两个 C口均为全功能 C口,也算是下足了血本,对于用户使用来说方便很多。

既然是全功能 C口,当然也支持充电。楼主测试了一下,无论是用机器原装 65W充电器还是绿联 65W快充,在低电量高功耗下的充电功率差不多都维持在 60W左右,在轻薄本中属于相当不错的水平 ▲

机器右侧两个接口,分别为 MicroSD口和 USB 3.2 ▲

目前市面上很多笔记本在接口设计上极为激进,激进到一个 USB接口都不保留,这一点楼主表示非常难以接受。无论 C口多么好用,普及速度多么迅速,至少在当下以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普通 USB口一定还会担负起过度的重任,使用场景也会非常的多。

这台机器设计有两个全功能 C口,显然是看到并认可了 C口的未来潜力;同时又保留一个 A口,照顾用户当下的实际需求,这才是真正从用户体验出发的设计!

MicroSD接口使用场景相对较少,楼主认为如果换成一个普通 SD接口会更受相机党青睐。至于阉割掉的 3.5mm接口,对楼主来说无关痛痒,但是部分用户可能会在乎。好在机器原装配备了一个 C-3.5mm耳机孔的拓展线。2、散热

散热方面,上文楼主已经展示了位于机器 D面的横向长条散热口,其实在机器转轴位置,还有一长排的散热设计,这也是很多机器都采用的设计方式 ▲

CPU高负载下的温度波动曲线

实际使用中,楼主感受了一下,热量主要集中在 C面中间以及中间略靠左位置。得益于全金属机身的设计,机器导热性能非常良好,即便是高负载下运行,CPU温度也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稳定值 ▲3、续航

续航方面,这台华硕灵耀14采用了高达 67Wh容量的内置电池,相较于市面上常见的同级竞品约 55Wh的容量要高出一大截,属于同级佼佼者。

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机器看视频续航时间可以达到 16.1小时,浏览网页的续航更是高达 17.5小时。实际使用中,我们通常需要多线程执行任务,所以要达到实验室给出的数据不太现实。以楼主的实际体验来说,轻办公需求下(处理网页、文档等),满足一天使用问题不大。

另外有 65W快充加持,49分钟可以充电至 60%,也是极大程度解决了用户的续航担忧。4、键盘

说键盘,首先一定要提一下这款机器隐藏下巴的转轴设计——在 ErgoLift转轴的加持下,键盘与桌面之间会形成一个 2.3°的夹角 ▲

虽然从账面上看夹角数字不大,但正是这微小的夹角,对于提升输入体验效果非常明显。并且,这种设计一定程度上还可以隐藏机器的下巴,让屏占比看起来更高。

键盘参数方面,机器采用19.05mm超大键距,1.4mm键程,实际按压手感不错,回弹迅速,反馈也比较灵敏,连续敲击键盘整体感受较为紧实,无松垮感。

作为轻薄本来说,属于不错的水准。

触控板采用磨砂玻璃材质,手感相当顺滑(一定要撕掉薄膜使用)。因为搭载了 NumberPad 2.0技术,所以可以自由切换作为数字键盘使用,这对于财务等相关从业人员来说无疑是个福音。

切换/开关操作也非常简单,可以通过触控板右上方的键盘符号实现 ▲5、显示器

这台华硕灵耀14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它的这块屏障比高达 90%的14寸高色域防眩光的显示器 ▲

机器色域高达 100%sRGB,对于色彩的表现会更加真实。用个不太恰当的类比,相当于是音箱中的监听音箱,忠于原色。如果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偶尔有图像处理的需求,用起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另外,屏幕在可视角度方便的表现也相当不错,极限小角度下画面依旧清晰明亮,丝毫没有炫光发生 ▲6、其它

机器支持 Windows Hello人脸识别技术,在开机引导中就可以轻松完成设置,此后使用中,每次开机均可通过面部识别完成登录,兼顾安全性和便捷性 ▲

关于这个功能,楼主建议大家在录入面部数据的时候把握好摄像头角度,后续使用时识别速度可以大大提升。

在网络方面,支持最新的 WiFi6技术。配合支持 WiFi6技术的路由器,机器可以在 WiFi5的基础上提速整整 2倍,达到原先的 3倍!

就目前来说,WiFi6尚未普及,这算是对未来的一种布局,让机器在综合参数方面不落后于技术发展。对那些对网络速度需求较高的朋友来说,这个配置算一个亮点。

上文展示过的扬声器是华硕的金耳朵团队与哈曼卡顿共同调校打造的。机器对声场的营造非常不错,但因为机身通体金属的关系,所以声音偏冷偏锐利,对于人声的表现比较清脆,但是在低频方面略显不足。

楼主个人感觉用来听音乐三频不够平衡,但是用来看电影的话,声场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总结

从机器的配置来说,AMD版本的机器一直被看作是“高性价”的代名词,这款也不例外。搭载7nm 8核 R7处理器,配合 16+512G的大内存,在核心配置上可以说毫无槽点。

5-6K这个价格段的笔记本,一直竞争比较激烈,也是各大品牌走量的产品集中的价格段。因为笔记本市场相对成熟,有能力生产核心配件的厂家又屈指可数,所以不同品牌之间的产品同质化的现象也相对严重。

那么如何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呢?自然是要做差异化——但这恰恰也是这个价格段的产品最缺乏的东西。大部分厂家都在低头堆料,做没有特色的“水桶机”。

华硕的这款灵耀14在差异化方面,楼主觉得做的还是相当不错。产品在外包装上就表明了自己这款机器的三个关键词“科技、国潮、新典范”。

“科技”感体现在全金属的机身、钻石棱角的切割工艺,以及顺畅的操作体验;“国潮”主要在其素雅而不平庸的配色方面以及对配色的命名上进行了表达;至于“新典范”,则有些偏向于商业化的宣传,是整台机器传达给消费者的一种气质和风范——当然,这一点就见仁见智了。

楼主认为,这款华硕的机器整体设计偏年轻,处处透露着锐意进取的细节,对于学生和职场白领来说都是不错的选择。要说有什么缺点,楼主认为机器处处传达出来给人的感觉是“灵动”,以至于少了几分沉稳的“商务感”。

总体来说,楼主认为这是一款兼顾了颜值(设计感)和性能的机器。得益于锐龙处理器的高性价比,使得这款华硕灵耀14在同价位产品中成为了少有的不只是简单堆料的机器。

#华硕笔记本#amd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