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69岁教授写下“封刀信”:青春无悔

2020-09-03新闻5

手术中的廖革望医生(右)

廖革望医生的“封刀信”

近日,年近七旬的湖南省肿瘤医院退休教授廖革望应患者家属请求,又走进了手术室,完成了最后一台手术。手术结束已是深夜,他随手写下一封“封刀信”,信中写给科室成员的一句“当你老去,离开手术室的时候,觉得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青春无悔”让许多人泪目。

廖革望医生是湖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唯一一位男医生,行医41年,做了10000多台手术,他说,“我年纪大了,医院的年轻医生也成长起来了,这应该是我最后一台手术。对手术台,我很珍惜,也很不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冰晶 受访者供图

“封刀信”

退休医生应邀重回手术室

术后留信:“青春无悔”

联系到廖革望医生时,他刚忙完手头上的工作。

今年69岁的廖革望教授,是湖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的妇瘤科大科主任。他三年前已经办理了退休手续,虽被返聘,可他每周只看两天门诊,不做手术已经10个月了。“因为自己年纪大了,也退休了,本来不打算再做手术了。”

廖医生说,之所以做这一次的手术,是因为那位从东北过来的病人之前在外院做过卵巢癌切除手术,淋巴结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手术难度很大。“那位病人和我说,她是在绝望之际,听到女儿同事的妈妈曾在我这里做手术很成功,所以这次来,她一定要我做手术。”看过了病人的病情,廖医生答应了对方的要求。

8月26日晚9点,廖医生穿上了久违的手术服,做好一切消毒清洁措施,走进了湖南省肿瘤医院手术室22间,重新操刀进行了这台腹部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手术。病人被推进灯火通明的手术室,医生护士各自有条不紊地忙碌着,麻醉医生实施麻醉后,廖医生熟练地操作手术刀、解剖剪、大弯钳,轻声嘱咐助手如何分离隐匿处的肿块。

“这个手术就是怕大出血,大出血的话就很危险,所以每一刀都要很精准。”廖医生说,“这类手术我以前经常做,别看它时间不是很长,却是我们这个领域里最难、最危险的手术。”

廖医生宝刀不老,当晚11点多,在眭鸿颖主任医师、李虎成副主任医师等六七名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手术顺利完成。

廖医生告诉记者,手术完成后,脱下手术服,想着这应该是自己人生中最后一台手术了,当天晚上就交出了自己在手术室的衣柜、鞋柜钥匙。“当时已经是深夜,但我们科还有好几台手术要做。我看着同事们很辛苦,回想自己做医生四十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于是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一些话,和钥匙一起放着,留给同事们。”

廖医生的信中写道:“行医四十多年,深知医务人员的不易,更能感受到病人那无助、求治的目光,揪人心痛,看到你们那么辛苦,我们这些安享退休金的老同志深深感激你们,相信你们会明白:当你老去,离开手术室的时候,觉得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青春无悔!”

廖医生向记者表示,深夜有感而发,随便写了几句话,都称不上是写信,就是把当时心里的想法写了出来。没想到当晚,同事们看到纸条后很受感动,有同事把纸条拍了照片发到朋友圈,还有同事说,看完后眼泪立马掉了下来。

“本来是很小的事,没想到被传开了,让我挺开心的是,今天去查房,看到那个病人已经出院了。”廖医生爽朗地笑着,与记者分享这份喜悦。

妇瘤科唯一男医生

有过委屈,那句“医生救救我”触动了他

41年前,廖革望从湖南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湖南省肿瘤医院工作,工作第一年,他在妇瘤科轮科时被留了下来,成了科室里唯一的男医生。妇瘤科情况特殊,患者都是女性。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男医生的身份给他带来了很多困难,有的病人一进诊室门看到是男医生,就不太愿意了,也有的病人会在诊疗的过程中觉得尴尬。

而且,那时正处于上世纪80年代初,社会环境较为保守,认识的人也总是半开玩笑地问他放着那么多科室不选,为什么选妇瘤科。家人偶尔也会不理解,对于这些,当时年轻的廖革望时常充满了委屈。

那么,是什么让他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下去呢?廖医生说,在行医的过程中,他渐渐了解到妇瘤科医生的不容易,有的复杂的手术需要十几个小时,这对医生的体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我觉得我们科室,需要我这个男医生与大家一起分担。”

廖医生告诉记者,选择留下来,也是因为很多年前,一位叫周琴的病人给了他很大的触动。“这位病人三十出头,老公是个理发师。她来医院看病的时候,已经是绒癌晚期了。原本年轻漂亮的她,看起来脸色苍白,憔悴不堪。癌细胞已经广泛转移,严重贫血到血滴入水中,几乎看不出红色的地步。”廖医生说,在那个年代,绒癌是治不好的,他记得那位病人躺在床上央求着:“医生,救救我吧!”看着病榻上病人强烈的对生的渴望,彼时的他却无可奈何,那种无奈感对他影响很深。廖革望感叹道:“她最后是死于贫血,那么可怜。”也是因为这件事,让廖医生决定一心一意留在科室。

让廖医生欣慰的是,行医41年后的今天,医院妇瘤科的医疗水平有了显著的进步,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当时致死率达到90%的绒癌,即使是已经发生转移,也很少再能带走患者的生命了。”

回望职业生涯

做了万余台手术,如有需要还会出山

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廖革望医生是湖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尚在上班医生中最老资格的教授,现在妇瘤科的主任医生们,大多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学生。

妇瘤二科的胡医生在朋友圈写道:“他是手把手教过我的恩师,手术台上有谆谆教诲,(手术台下)更教我们立人,凡事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从来只收获锦旗和感谢的老主任,像一面旗帜立在最前方。您说,当您老去,离开手术室时,觉得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青春无悔!是的,老师,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了!”

回望自己的职业生涯,廖医生说他已经在手术台上做了10000多台手术。“对手术台,是惜别的,很珍惜,也很不舍,我还掉了眼泪。”

廖医生告诉记者,自己现在很少做手术了,一是因为年纪大了,要服老;二是医院年轻医生们,特别是妇瘤二科的医生人才贮备充足,像史彩霞主任,金志红,彭颗红,眭鸿颖主任医师都能独当一面了。“他们在一点点的积累下,学识渊博,技术过硬,史彩霞主任的机器人手术都做得很好了,我可以休息了。”

写这封信,是意味着封刀了吗?廖医生笑着说,年纪大了,也退休了,交还手术室的钥匙是希望这是最后一台手术,可以说是“封刀”。“但是,如果以后有特殊需要的话,我还是会站出来的!”

#退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