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刘备四大败笔:错信一小人,忽略一草包,高估一兄弟,低估一对手

2020-09-03新闻9

刘备是三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因为《三国演义》而被国人所熟知。三国中的刘备,仿佛自己并没有什么本事,但是他一直“善于用人”。而且他不光“善于用人”,还“善于识人”。正是因为他有独到的眼光,所以才会笼络到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才会得到诸葛亮这样的名臣相助!

但是有人认为,刘备一生在识人上有四大败笔,因为他看错了四个人。在这四个人中,第一个是他曾经的敌人吕布,第二个是刘表的儿子琮,第三个是他的兄弟关羽,第四个是他晚年最大的对手陆逊。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刘备与这四个人的情况。

一、错信小人吕布

熟读三国的人都知道,三英战吕布。吕布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武力十分强悍的猛将,但是他的人品十分低劣,是一个喜欢乱认干爹的墙头草,外号“三姓家奴”。那么,对于这种人,刘备错信了他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公元195年,吕布面对曹操的强大攻势,就想联络各方势力来自保。于是,他找到了刘备。刘备在初平二年(公元191)的时候,还只是平原县的县令。后来成为平原国相,领三千兵去救北海国。几年之后,当刘备救援徐州时,手上就只有“兵千余人”了。吕布找到刘备时,刘备原本是不信他的,可能是出于缺乏人才的考虑,就把吕布留下来了。

没想到的是,后来曹操打来,刘备前去迎战。吕布却在背后捅刀子,捉了刘备的妻子。刘备被曹操打败之后无家可归,一路逃亡到海西,投靠了一个叫麋竺的富商才活了下来。这个时候的刘备,身边还没有诸葛亮,自己的人马也不多,他也的确是因为错信了吕布,搞得掉了一个根据地。但是,我们评价一个人的功过得失,不能看一时之成败,何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

二、忽略草包刘琮

刘备于公元201年前后,投靠了荆州“大地主”刘表,而刘备一直对外声称自己是“汉家皇室后裔”,刘表也是正宗的皇室后裔,于是刘备就认了刘表当兄长,留在荆州结交各路豪杰,前后盘桓的时间有六七年之久。中间还去拜访了诸葛亮,进行了著名的“隆中对”!

刘表为人“虚有其表,胸无大志”,刘备留在他麾下,只是因为自己的羽翼不丰。本来在刘表死后,他可以暂时把荆州作为一个根据地来发展,但是没想到刘表将家业传给了次子刘琮。刘琮本来是刘表的次子,因为被母亲蔡姬宠爱,所以越级当上了继承人。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攻打荆州。刘备驻军在外,等他得知消息时,刘琮已经投降了。刘备不得已向江夏遁走,去投靠驻守江夏的刘琦(刘表长子),而当时有十万百姓跟随刘备逃亡。刘备不忍心与刘琮为敌,就上演了著名的“携民渡江”事件。

那么刘琮是不是一个“草包”呢?《三国志》中记载,曹操攻打荆州之时,刘表原有的下属都认为应该投降,但是刘琮还曾经想要反抗,不过都被他们劝阻了。史书没有记录刘琮的生卒年月,不过猜想他应该是一个毫无政治与军事斗争经验的“孩子”,所以完全把投降的事怪到他头上是不公允的。

《魏书》中说,刘表死前曾想让刘备摄政,但是刘备自己“婉词”拒绝了。刘备一来是想表达自己所为的“仁义”,二来也是在一定程度信任刘琮,认为他不会轻易抛弃父辈创下的基业。但是,刘备忽略了刘琮还只是个“孩子”这一点,他根本没有做主的能力!最终,荆州在赤壁之战前落入了曹操之手!

三、高估兄弟关羽

关羽“大意失荆州”,是一则著名的三国故事。在三国时期,荆州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刘备一生中发生过的许多重大事件,都与荆州有关系。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携民渡江”事件,就是在刘琮投降送掉荆州后发生的。

关羽是刘备一生中最好的兄弟,他们相识于微末之时,一起戎马半生,在刀山火海里面走过来的。刘备信他、敬他,乃至一生中最后一次大败仗,也是为了他才打的。最后因不能替他复仇,含恨而终。这一点我们后文会提到,这里先不说,现在说一说他是怎么高估了关羽的。

荆州这个地方,是三国交汇之处,历来兵家必争。任何一方势力占据了它,都可以有一番大的作为。因此,刘备在荆州的镇守人选上也是煞费苦心。彼时,他不敢让刚刚效力自己麾下的诸葛亮单独镇守,也不肯让和他关系疏远的将领来镇守。于是,他思考再三,选择了关羽。

然而,关羽这个人虽然作战勇猛,但是“谋略不足”。可是,刘备并没想到,这既是关羽的优点,又是他的致命缺点。后来,关羽提兵攻打襄樊、水淹七军,使得九州震动,曹操还一度想迁都,但是后面曹操回过神,联合孙权给关羽形成了致命一击。最终,关羽败走麦城,身首异处!在这个问题上,刘备既是高估了关羽,也是自己的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三、低估对手陆逊

上文提到,刘备与关羽是生死之交,感情至深。关羽失掉荆州之后,刘备也没怎么他。后来关羽走麦城身死,刘备悲痛欲绝,非要亲征东吴,替关羽复仇。于是,拉开了夷陵之战的序幕。这一场大战,是三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战役,但是它没能让刘备如愿复仇,反而让一个叫陆逊的年轻人名垂青史。

陆逊是东吴一名年轻的军事指挥家,在夷陵之战前,鲜少有人听过他的名字。公元221年7月,刘备率军队数万人,率先占据了今湖北巴东地区,与东吴一番对阵之后,东吴大败,急得孙权上书向曹操称臣求和。随后陆逊上位,果断实施防御策略,让吴军退出了湖北的崇山峻岭。

第二年正月,刘备的军队深入长江沿岸,结果却采取了错误的扎营方式。在巫峡到夷陵一带,共计长达数百里的两军前线,扎了几十个营寨,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再派军趁乱前后夹击,打得刘备大败!这一战,刘备完全低估了陆逊与东吴的实力,最终导致惨败。从此,蜀军精锐折损,几乎全军覆没。

结语

刘备一生中的四个败笔,对其一生影响都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同时,仔细推敲刘备的这是个败笔,可以发现这些其实都出于人性中的弱点。收容吕布,只是因为他手下缺乏强将,抱着侥幸的心理;忽略刘琮,则是他的假“仁义”害了他;轻信关羽,则是他耍了任人唯亲的小聪明;低估陆逊,则是他自视甚高、骄傲自负的完美表现,与当初关羽轻视陆逊如出一辙!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