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从“针锋相对”到“握手言和”: “圆桌对话”破解城市治理难题

2020-09-03新闻11

围桌一圈,分别坐着市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城管部门工作人员,一场场面对面交流的圆桌对话,会产生怎样的火花?会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呢?

由济南市城市管理局联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共同推出的“圆桌对话”系列活动,围绕市民投诉最多、意见最大的城市治理热点难点问题,通过邀请市民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校专家等社会各界现场参与、研究讨论,解决了难办问题、架起了沟通桥梁、凝聚了多方共识,探索了城市治理济南模式。

刀刃向内 挑的是最棘手的问题

“圆桌对话,让代表们平起平坐,共同研究解决问题,我感受到了政府部门工作作风的改善。”8月19日,在参加完一场聚焦“重点项目保障”的圆桌对话后,这种创新的形式,让槐荫区政协委员李永亮眼前一亮。习惯了过去“领导坐台上,大家坐台下”或者是“领导坐一边,群众坐对面”的沟通方式,这次,济南市城管局的领导与大家穿插着坐一圈,这样的安排让他有些意外。

从2019年开始,济南市城管局探索创新了“圆桌对话”系列活动,这是一场城管系统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城管系统内,什么问题市民投诉的多,就聚焦这个问题开聊。这也是一场倾听民声、吸取民意的现场留言板——投诉问题的当事人,市民群众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校专家等纷纷被邀请参与其中。

首场圆桌对话在2019年10月9日热辣展开,话题很“劲爆”——工地噪音扰民。这是一场战战兢兢的策划,周边受噪音影响的市民将会说什么、施工单位会回什么,都是未知数。“夜间施工的时候声音很大,老人和孩子也休息不好,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影响。”居民代表单刀直入。一场硝烟弥漫的圆桌对话后,结果却令人欣慰。施工单位带头签署承诺书,济南市城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韩军当即表示,这样的形式最有利于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下一步,“圆桌对话”将要作为解决城管问题的直接方式。

此后,这样的对话方式确实应用到了城管系统的许多疑难问题的解决中。一年以来,先后组织“圆桌对话”12场,其中既涉及矛盾冲突明显的中高考期间工地噪音问题、洒水车作业是否不精细等民生问题,伴随着城管工作的丰富性,许多诸如垃圾分类及垃圾处置、城市照明、城市保洁等主题陆续展开,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城管工作,从一开始的针锋相对转变成了理解和支持。“圆桌对话体现出了城管部门的担当作为和为民办事的良好作风,也能看出城管部门对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视。”济南市民巡访团团长辛安表示。

一场场对话后 共建共治成为共识

“这个活动让我大开眼界。”在参加完一次垃圾处置主题的圆桌对话后,“兵妈妈”齐亚珍感叹,天天扔垃圾,但是从来不知道垃圾扔在哪了。而这也让她对城管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在垃圾分类上一定会尽自己所能,还要带动身边的家人一起做好垃圾分类,为我们的城市努力,让济南的垃圾更少,天更蓝,水更清。”

“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城市建设管理的方向性问题,自觉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转变城市建设发展方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真正实现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在“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加快打造魅力泉城”行动动员大会上,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孙立成曾说。而在每一场圆桌对话中,都邀请到为数众多的市民代表对职能部门的工作和回复进行点评,他们的反馈和发言也成为整场圆桌对话的关键。在接受市民监督的同时,圆桌对话也架起了政府部门与百姓之间的沟通桥梁,成为市民了解职能部门工作的一扇窗口,加深了彼此的认识和理解。

“听了城管部门的介绍之后,感觉垃圾分类政策非常好,变废为宝利国利民的事情为什么不做呢?”在一场聚焦垃圾分类的圆桌对话后,凤凰城小区居民孙素萍感触很深,迫不及待地想要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治理不止是一个部门的职责,更是全体市民共同参与、为之努力的目标。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而一场场的“圆桌对话”,一次次的沟通协商,让城市治理的难题迎刃而解,也让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圆桌对话效果咋样?投诉量下降一半

“城管局对我们提出的问题给了明确的答复,以后有什么关于洒水车的疑难问题,我也可以给周边的人解释了!”在聚焦“洒水降尘”问题的一场圆桌对话中,市民代表吕广扩十分激动地说。这一天,他感觉到作为城市的主人,自己真正参与到了城市治理中。

道路洒水扰民曾是令市民十分头疼的问题,但这场开诚布公的对话之后,原本还颇有微词的市民代表们都竖起了大拇指,一方面对城管部门洒水作业要求的理解,另一方面,大家也确实得到了满意的改进承诺。“态度要端正,工作要整改,市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就是考量我们工作的一个标准。”济南市城管局副局长许强的话语很诚恳,当场提出了四条改进措施,从洒水作业时间、喷水压力,到洒水高度、作业规范,全面具体。

今年8月份,一场关于机扫清洁的“圆桌对话”展开,这也受到了许多市民的关注——早在电视问政节目上,就有市民想了解高架桥上的堵车是否与机扫车保洁有关。对话现场,城管部门的回复让市民都稍稍放心——很多时候各个路段的堵车是由交通事故造成的,城管则负责交通事故的善后污物清理,若不及时清理会次生交通事故,所以有时候会造成市民对城管保洁作业的误解。现场,一张张机扫车处理事故现场的图片让市民恍然大悟,对城管工作人员肃然起敬。

一场“圆桌对话”真的能解决问题吗?一组数据或许可以说明问题。这场聚焦洒水问题的“圆桌对话”在11月结束后,关于洒水降尘类问题,济南市城管局从11月投诉的395件(占全市总量的25.45%),变为了12月的179件,投诉量下降了一半多。

同样的,在去年10月份的首期噪音扰民“圆桌对话”结束后,不仅当场沟通取得了“最大公约数”,活动举办前后,济南市关于夜间噪音扰民的问题有了很大的改善。从10月的2052件(占全市总量的74.92%),到12月的1356件,投诉量下降了将近一半。

探索长效机制 成为城市治理的济南模式

“这个结果非常好,孩子的学习氛围能够有保障,我们家长也放心了。”说完这句话,济南二中的学生家长代表孙艳如释重负。这一幕发生在6月17日上午,聚焦中高考“噪音扰学”主题的“圆桌对话”现场。

距离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和工地只有一墙之隔的济南二中学生和家长们都紧张起来。这场“圆桌对话”来的正是时候,而让对话现场的学生家长欣慰的是,“圆桌对话”之后,不仅这个施工单位做出了承诺,包括济南市城管局在内的五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中高考期间全市建设工地夜间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的通告》,要求7月1日至7月15日中午、夜间规定时间内不能噪音施工,中高考期间停止一切施工作业,保障学生中高考。

“一起坐下来协商、解决问题的形式非常好,这体现了济南城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十九大代表张刚评价,重民意、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张刚说,“希望城管部门能继续发扬‘以人民为中心’,让‘圆桌对话’成为城市治理的济南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事实上,随着一场场“圆桌对话”的进行,如何破解城市治理难题、探索新的城市治理体系也确实让城管部门有了头绪。“圆桌对话解决问题的效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好得多,我们要在建设项目执法管理中广泛推广应用。”济南市城管执法支队大队长张德山在一次“圆桌对话”中如此评价。

今年6月,济南市城管委下发了《关于推广建设项目事前事中“圆桌对话”机制化解夜间建筑施工噪声矛盾的通知》,要求全市建设项目开工前通过“圆桌对话”,做到事前协商沟通,提前公示、签订承诺,达成多方理解,“圆桌对话”模式作为城市共商共治共管的新机制,被正式纳入到城管工作中。“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进一步深化‘圆桌对话’机制,群策群力疏堵点,协商共治破难点,用心寻求群众满意的‘最大公约数’。”济南市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道忠说。而从“针锋相对”到“握手言和”,“圆桌对话”也正在逐步破解城市治理难题,走出一条具有济南特色的城市治理新路径。(夏侯凤超 于悦 单机乔)

#城管#扰民事件#高考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