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黄袍加身并非宋太祖亲创,郭威上位险象环生,提前布局终成正果

2020-09-04新闻17

大家都熟知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但你们是否知道之所以会成功,实际上他自身已经经历过一次相同的事件。那就是赵匡胤还在当亲兵的时候,经历的后周高祖皇帝郭威的黄袍加身。

刘承祐灭其全族,郭威“清君侧”

五代十国时期,后汉第二任皇帝刘承祐自继位起就把郭威当作心腹大患,便于乾祐三年派人诛杀郭威,但郭威得到线报,很快以“清君侧”的名义率军讨伐刘承祐。刘承祐见郭威谋反,便“悉诛威家属于京师”,将郭威的全部家属斩杀。于是,郭威杀入后汉都城,灭了刘承祐。

开拔潭州,士卒拥立,黄袍加身

九天之后,郭威率领他的军队全体开拔,出开封,他的理由是契丹,又是契丹要来打劫了,部队要出去抵抗外敌,于是乎这部队就走了。但是,事情就来了,契丹人真的来了吗?我告诉你们:没来!郭威为什么要这么干,为什么要欺骗他的士兵?他这个部队一路向北走,走了半个月,士兵们就纳闷:怎么了,为什么那么快就离开开封,还有一个就是行进的速度太慢了,他们12月1号从开封城出发,到了16号才走到了潭州,也就走了300多公里。走了半个月,走了300多公里,蜗牛爬也爬到了,然后大家就很奇怪,这个时候这些士兵心里就开始不安了。

为什么?有句老话说得好,出来混,迟早是要来还的,京城是白抢的嘛,士兵们现在应该缓过神来了,现在还是谁当皇帝啊,刘家呀,现在把刘家的都城抢劫一空,能有好日子过吗?肯定没戏,新皇帝迟早有一天会和他们算账的,到那个时候,后悔可就来不及了,怎么办,大家都得自保啊。于是乎,每个人的情绪都变得非常的焦虑,军中就开始流言蜚语漫天地飞,大伙心里都非常不是滋味,换做是任何人,抢得时候是痛快,但抢完了呢,而且抢的时候,士兵们肯定是往大户人家去抢的。抢的如果是有钱的人,肯定是达官显贵,那些人肯定和官都有关系,以后他们恢复官职了,能不找那些抢他们的士兵算账吗?所以说,这个时候,部队就抓狂了,部队的大兵们感觉被骗。为什么?他们起兵不是为了郭威吗?

当然不是,其实是为了他们自己能抢东西。难道士兵们到最后就要被新皇帝给清算,郭威你把自己给洗清楚了,什么事也没有,那不行啊!郭威你太狠了,自己独善其身,我们怎么办呀,不行,我们得绑在一根绳上,把郭威拉下水,然后等到大军行到潭州的时候,军队就开始要哗变了,大家们不走,统一思想,我们当初拥立郭公打会京师,各个都已经负罪于刘氏,现在郭公你还要立刘氏为皇帝,将来还会有我们好下场吗?结果,郭威听到这话之后,又不动声色,不说话。这个时候更看出郭威的老谋胜算,这个人太狠了,郭威也慢慢震慑不住底下这些部队,哗变已经开始形成了。郭威开始采用三不原则: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够狠吧。结果呢,士兵们就不干了,士兵们就冲到郭威的面前,和郭威说:“大帅啊,你就登基吧,你当我们的皇帝吧,别立刘氏的人当皇帝了!”大家是心口一致啊,“我们早绑一块了,肯定效忠于您,郭大帅,您就答应了吧。”结果这个时候郭威仍然谦让,“我不能当这个皇帝,我才疏学浅,无功无德。”这个时候,突然间有一个士兵扯下一面黄旗,披在了郭威的身上,然后所有人跪地大喊吾皇万岁,郭威就这样一不留神当上了皇帝。所有的大兵这时都松了一口气,他可算当皇上了,他当皇帝,我们就死不了,我们就是功臣,就不是罪臣了。

其中这些人当中,肯定有一个人对这件事情记忆犹新,这个人就是赵匡胤。因为赵匡胤当时就是郭威的亲兵,就在郭威的身边,他必然目睹了这所有的一切,这些事肯定对他是有影响的。所以几十年之后,同样一出戏再演,一点都不奇怪,老戏新唱罢了。

刘崇郭威博弈,高下立判,北汉岂有不灭亡之理

刘承祐被杀的时候,郭威率领部队在里面抢劫,抢劫的时候虽然皇帝死了,但是国家还不是郭威的,周围的一些地方,国内说要起兵讨伐郭威的尤其是手握重兵的后来北汉开国皇帝刘崇,现任所谓的新皇帝刘赟的老爹,当时的河东节度使刘崇,这个人兵多将广,很善战。他要是知道自己的侄子皇帝死了之后,他不会打郭威吗?他肯定会打郭威,因为郭威打京城的时候打得太快了,所以刘崇什么都不知道,等打下来的时候,刘崇再知道就晚了,他就开始点兵和郭威死磕。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发现世道好像变了,郭威虽然杀了他的侄子,但是郭威不当皇帝,郭威要立他的儿子当皇帝,他的儿子刘赟在海选PK中获胜,被确认为新皇帝了。这下刘崇就傻了,这个人军人出生,而政治对于他来说,和郭威差远了,他就想:那我不用打了,儿子都是新皇上。于是,心花怒放,什么愤怒都抛到九霄云外去,这个结果太好了,用不着打仗了,我不就成太上皇了嘛。他就马上派人去京城打探虚实,他见到郭威和太后之后,就得到了这个消息。

尤其他的亲信到了开封之后,当时见到郭威的时候,郭威拍着自己的脖子说:“自古岂有雕青天子,希望刘公可以体谅我的忠心。”所谓雕青天子,什么意思呢?郭威的脖子上有个刺青,这个刺青是个飞的燕子,他是军卒出生,五代十国的时候,人们都称他为“郭雀儿”,这种刺青的习惯一直留到了宋朝,军卒和犯人一定要刺青的。刺青成念,好男不当兵,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流传的。结果这个刘崇就被忽悠了,他就想,联想了一下郭威出兵的理由,既然现在仍然尊后汉,拥立新君,忠臣、忠臣!当时郭威还演了出戏和刘崇的亲信说:“请刘公放心,朝廷派德高望重,从来不说假话的太师冯道去迎接天子,尽快赶到,即刻登基。”刘崇就心花怒放了,郭威大忠臣啊,好人啊!杀了侄子的事情就算了吧。马上让自己的儿子出发去当皇帝,恨不得自己替儿子出发。

结果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喊了一句且慢,其实这个人的出现是上天眷顾刘氏父子,这个人是太原的少隐,叫李继,这个人其实挺聪明的,而且也是满怀好意,他就跟刘氏父子说你们不能去开封呀,郭威这个人那么聪明必然有诈,天下哪有无缘无故掉馅饼的好事,而且掉的那个馅饼那么大,是皇帝的位置,皇位有那么轻易送到你嘴边的吗?郭威为什么不把皇位交给别人,偏偏让给你们父子,那是因为对你们父子有戒心,所以你不能把世子送到虎口里去,被人家轻易扣下当肉片,当人质,那往后日子还怎么过,不要贪便宜。现在要做的是,趁着郭威立足未稳,而且刚刚抢劫了都城,大失民心,赶紧出兵去打他,号召天下所有兵马,一起剿灭郭威,这个时候就一劳永逸,安心当你的皇帝,没问题。你想当皇上还是太上皇,随便你。结果,刘崇这个脸色越变越黑,他这个人打仗出生,脑子哪有转的那么快,就说把这人拉出去砍了。你说刘崇把自己全心全意为自己谋福利的人杀了,这个人成得了大事吗?成不了大事,这种人成不了大事,太可悲了。这个时候,郭威也特别的配合,带兵出了开封,去边境了,表现出我不在京城呆着,这招够狠吧。

人人都想当皇上,为何郭威攻占开封之后还要立刘崇之子刘赟为帝呢?

实际上,我们分析以下郭威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后汉的开国皇帝刘知远虽然人已经过世,人走虽然茶凉,但茶凉的速度还是缓慢的。刘知远手下的那些势力还没有烟消云散,郭威的士兵也未必忠于自己,不然也不用以抢劫京城为诱饵让士兵们去卖命了。当时的枪杆子虽然不再姓刘了,但是绝对不信郭。士兵们是为了自己能够进京城抢劫,才去打仗的,才有这个热情的,不是因为你郭威才打的。如果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没有效忠自己的军队,这个大事谁也做不了。于是呢,这个第二个问题就出现了,郭威为什么要一而三再而三地推辞不当皇帝呢?难道他对做皇帝真的没有野心吗?答案绝对不是,自古到今谁不想当皇帝。这个时候,局势不符合于他,局势强迫他只能走一条路,就是顺着反叛之路一路走到底。

自古当皇帝,从来都是险要的,郭威这个人在刀尖上打滚了一辈子,这点事怎么可能不懂呢?他去皇宫向那个李太后道歉,是因为他看到自己内部不稳,而且刘氏势力还在,要稳定一下这局势,让敌人不至于马上出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不惜动用百官来选出当时刘氏家族最有能力的刘崇父子当皇帝和太上皇,给自己争取时间,来夺军权,夺取军心,让这个军队甘心地为他卖命,这是最重要的。抢劫京城那么多天了,郭威带着他的部队北上抗击契丹,所谓契丹来了就是个骗局,缓慢地带着这个军队去郊游,他的目的是让军队的这些大兵醒醒神,刚刚抢完劫兴奋,溜达几天之后冷静下来,士兵们一想:以后新皇帝登基以后就会找我们秋后算账。面临难题的不止郭威一个人,大家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谁也跑不了,这些很微妙。如果郭威刚进京城的时候就已经称帝了,他的军队对他是一个什么心理。

五代十国的时候,骄兵悍将绝对没有主仆情谊可言,兵强悍将,将骄弑主的事情大有人在。“天子宁有种焉,兵强马壮者为之。”谁都能当皇帝,谁胳膊粗,谁就是老大,郭威的兵也是如此的,郭威想抓住他的兵也只有这一种方法。那个时候,如果是郭威的兵不听他的,刘氏家族再反扑的时候,郭威就死定了。所以,郭威让这些士兵在溜达的时候想清楚了。结果这些混账的大兵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迫郭威当皇帝,然后自己勉为其难的答应了。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士兵积极地为自己卖命,让他们每个人都有危机感,不用再去利诱军心就可以玩命地上战场,因为你只要不跟着郭威混,你就是死路一条,只要刘家当了天子,这些兵都得死。就在这个时候,郭威终于黄袍加身。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君王皇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