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一场皇室的叔侄之争——靖难之役,朱棣的胜出绝不是偶然

2020-09-04新闻5

在很多朝代皇帝的皇位都是由自己的儿子继承,如果没有嫡子就由庶子继承,一般来说能够进入皇宫成为妃子的女子都不是小门小户的女儿,所以她们的皇子即使不是嫡子也算是身份尊贵,而像宫女偶然得到宠幸生下皇子这样的例子是比较少的。

但在明朝初期却是例外,朱元璋去世以后是由自己的长孙继承皇位的,也就是只做了四年皇帝的建文帝,而将他从皇帝的位子推下来的就是他的叔叔朱棣。

很多人都觉得疑惑,当时国家没有发生什么天灾人祸,百姓也是安居乐业的状态,为什么朱棣起兵反叛竟然能够一击成功呢?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朱棣能够成功很大原因是朱允炆助攻了,在朱允炆的思想之中,皇权不能存在隐患和威胁,所以在他成为皇帝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削弱藩王的势力,加强皇权。

这本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可他刚登基,根基不稳,且朱元璋刚去世没多久,如今在位的藩王都是曾经和开国皇帝一起打下江山的功臣,他只是单纯想要巩固皇权,却忘了藩王会为了权力反扑,更容易出问题。

削藩的圣旨一出,这位年轻的帝王无形之中得罪了大半的权贵,所以在朱棣起兵想要清君侧的时候,拥有兵权的藩王自然会无动于衷,毕竟他们帮助皇帝不会有任何好处,而那个时候的朱棣也不一定会赢,所以选择视而不见是最好的方式,并且那些藩王还会暗暗希望朱棣能够成功,毕竟朱棣懂得政治平衡,不会用这么粗暴的方式削藩。

第二个原因是朱允炆的性格过于善良,很难让人相信他是一位被当做储君培养的皇子,且因为经验不足所以有些依赖身边的大臣。

例如自己的恩师黄大人,可燕王就不一样了,他很小的时候就跟着自己的父亲四处征战,对于战局的把握和分析都有独到的见解,拥有丰富的战场经验和指挥能力,所以在这一方面朱允炆自然是比不上自己的叔叔。

但就算是燕王各方面都比皇帝厉害,也很难做到短短几年的时间就打到京城,其中还有朱允炆顾念亲情多次下令不要伤害燕王的原因,要不以燕王这种打仗冲在前面的性格,怎么可能一点事儿都没有。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朝廷的文臣武将比例倾斜严重,在建文帝当政的时候,很在意文臣的发展,因为他觉得文臣能够稳定江山,而武将只在有战事的时候才有用,加上他的老师也是儒家门生,所以他比较偏向文臣,对于武将的培养就很少。

这也导致了朝廷中能够用的武将很少,只有几个朱元璋时期就在的老将,但燕王对他们的领兵风格也十分清楚,所以并没有太大的威胁。

而燕王起兵之后,封地的百姓竟然全部支持燕王,这说明燕王在自己的封地拥有绝对的权威,但新帝却没有这样的威信,在各种条件都偏向燕王的情况之下,输掉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虽然朱棣在这一场皇位之争里面胜出了,但他却留下了一个永久的心病,那就是建文帝究竟在哪儿?

当时燕王冲入京城,建文帝火烧皇宫之后便不知所踪,有人曾经怀疑朱允炆已经离开皇宫了,毕竟皇宫里面没有找到他的踪迹,所以建文帝很有可能活着,为了这件事情朱棣纠结了半辈子,一直私下派人寻找朱允炆,可始终没有消息。

或许朱允炆也意识到自己的性格并不适合做皇帝,不如让自己的叔叔做皇帝,以朱允炆善良的性格,如果能够离开皇宫,在民间安安稳稳的做一个普通老百姓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从明朝发展的角度来看,朱棣确实是更好的选择。

#明朝#朱棣#朱允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