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国边境旁的孔庙 屹立700年 历代8位皇帝御赐金匾“文庙”

2020-09-04新闻5

一说到文庙,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山东曲阜,但是你知道在我国的边境,滇南地区也有着一座文庙吗?无论规模和历史渊源,这座文庙仅次于山东文庙,这就是云南建水文庙。

谈及到这所文庙,就不能不说说它的所在地建水。建水古城“步头”,大致就是边境或是中国最南端之意。建水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在唐代、元代起,这里就开始筑城屯兵,逐渐成为滇南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中心。到了明清时期,这里设立临安署府,更加加重了,建水在滇南区域的地位权重。

正如前面所说,建水自古就是滇南文化中心,因此众多读圣贤书人的读书人,来到建水祭拜圣人,考取功名。因此在这里见到一所规模如此宏大的文庙,自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建水的文庙建于公元1285年,元代22年,距今已有700多岁“高龄”了。后历代又对此文庙进行了50多次的扩建、修缮,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占地达144亩,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的建水文庙。

当然,作为建水主要文化组成部分“文庙”,自然是我此次云南采风的重头戏,当然只是来此看看,肯定不能了解到文庙里的玄机,这里的工作人员一定是首选。我随着工作人员一边走进文庙,一边听他给我讲述。工作人员说,建水文庙总体是仿照,曲阜孔庙的格局建造的,采用中轴式对称布局,这也在中国众多古建中惯用的布局手法。

文庙的大门是木石结构,拥有三楹的“太和元气”坊,坊座之上,雕有麒麟、龙、狮等图案,加之两侧的花砖墙组成了五檩三重檐牌楼顶,整体看起来庄严、美观。

进入到文庙,眼前豁然开朗。一池碧水出现在眼前。工作人员说,这名为“半池”,还称为“学海”。当然,这源于一句经典的治学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海”自然不是海,它是用作比喻知识博大精深,要勤奋才能有所成就,工作人员笑答。这座“学海”开挖于明成化年间,后弘治年间拓宽,现在“学海”的面积大约40余亩。

沿着“学海”步行大约15分钟,一座牌坊格外的引人注目。牌坊的“洙泗渊源”四字赫然在目。我问及工作人员,这是什么意思?工作人员说,“洙泗渊源”的意思是,儒家学说起源于山东曲阜,古时鲁国的都城在曲阜,曲阜有两条河,一条名为洙水,一条名为泗水,而这两条河的汇处,就是孔子的出生地,后来又成为孔子给学生们讲学的场所,被誉为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后人将两条河的首字“洙泗”,作为儒家和儒家思想的代称。

从“洙泗渊源”坊下穿过,沿着一条掩映在苍松翠柏下的步道前行,工作人员说,建水文庙采用1殿、2庑、2堂、2阁、5祠、8坊的建造规格,拥有棂星门、大成门、东西庑和碑林,组成了文庙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行不多时,我们一行来到了建水文庙的主要建筑前“大成殿”。大成殿的屋檐下悬挂着三个鎏金大字匾额,上书“先师庙”。大字匾额做工极为考究,匾额边沿以木雕龙凤为装饰,而匾额上的字更是雄浑遒劲,苍劲有力,这里也是整个文庙的最核心的位置。

大成殿中供奉着一尊孔子的塑像及排位,四周供有孔子教出的圣贤塑像。工作人员说,这座大殿了还有一个秘密,我说,秘密?他说,在这座大殿里,一共悬挂了八块历代皇帝亲笔御书的匾额,我们称为“御书金匾”。它们有光绪的“斯文在兹”、咸丰的“德齐帱载”、同治的“圣神天纵”、道光的“圣协时中”、嘉庆的“圣集大成”、乾隆的“与天地参”、雍正的“生民未有”以及康熙的“万世师表”。这些“御书金匾”一方面体现了皇帝尊崇儒家思想,另一方面是对滇南边关的重视。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孔子的名句,一直以来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谦虚待事也成为中国人骨子里的处事准则。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更是成为东方文化的经典,中国文化的骄傲。每一次走进孔庙,无论是山东曲阜、首都北京还是云南建水,都会感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孔庙中那浓郁的文化气息让你久久不能忘怀。一座边关上的文庙,一次奇妙的儒家之旅,建水文庙总能给我以为的惊喜。

#诸子百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