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和商鞅、屈原并称战国三杰的肥义,决然为国捐躯,他有何本事?

2020-09-04新闻5

导语:战国时期,天下政局尚未统一,在韩国、赵国和魏国一同分瓜了晋国的国土后,齐、楚、秦、燕、赵、魏、韩成为了实力最为强大的七个国家,战国迎来七雄并立的全新格局。虽说七雄并立的局面已经形成,但都只是表面的平静,对其他国家的领土,谁不是虎视眈眈呢。

在君主继位的时候,都离不开大臣们的辅佐,肥义就是当时赵国的重臣之一。他一直备受赵国君主的重用和信任,为赵国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一生忧国忧民,最后也是为国而死。被后人与商鞅、屈原并称为战国三杰。

一、赵肃侯托孤,肥义辅佐幼主担重任。

肥义是三朝老臣,在赵国第五代君主赵肃侯在位时,肥义就已经是朝廷大臣,受到了赵肃侯的赏识。在赵肃侯去世后,秦、楚、齐、魏四国看赵国新国君赵武灵王年纪尚小,准备趁虚而入,四个国家各派出了万名精兵前来参加丧礼。

当时赵国内忧外患,因为每次只要新君继位,就会发生动乱。此时赵武灵王还远在韩国当质子,赵国朝堂局势不稳。肥义作为辅助贵臣,找到了阳文君商量对策,他们一面控制住了守城的军队,一面请出赵家宗室里有地位的人出面主持国内大局,这才让赵武灵王顺利登基。

二、主力改革,增加赵国实力。

新王登基的时候年纪还很小,所以常常会听取肥义的意见,当时赵国已经历经了六代君主,可国力一直停滞不前,这让赵武灵王很是苦恼,于是决定进行改革。可是推行改革哪有那么容易?赵武灵王想要在赵国推行胡服,教授骑射,让赵国的实力可以有所提升,可是推行的阻力太大。

肥义鼓励赵武灵王,大力支持他推行改革,于是一场大范围的变革运动在赵国开始了。通过这次的变革,让赵国的经济、军事都得以提升,还顺利收编了几个部落与军队,并且成功拿下了中山国,使得原本的国土面积扩大了不少。

三、赵武灵王退位,肥义再次辅佐少主。

随着国家的稳定发展,赵武灵王决定退位,将一国之君的位子传给次子赵何,这就是后来的赵惠文王,而他自己就做主父,在旁听政。让肥义做相国,和其他大臣一起辅佐赵何。其实在赵何之前,赵国有一位太子赵章,后来被废黜,所以新君成了赵何。

赵章对于这件事情一直怀恨在心,他不甘心眼看就要到手的皇位转给他人,于是他开准备发动政变。肥义作为当朝相国,又是新君的师傅,不管出于哪个角度,他都不会让国家和新君出于危险之中,所以他早就做好了准备。

四、舍身为国,在政变中被杀。

赵惠文王四年,主父和新君一同出游沙丘,两人住在不同的行宫里,这时赵章觉得自己的机会到了。他和自己的辅臣田不礼一起伺机作乱,假传主父的命令要召见赵惠文王。肥义知道事情有诈,早就与赵何的近卫军将领说好,如果自己平安,那么赵何才能去见主父。如果自己有有什么意外,就立刻通知平安军赵成和司寇李兑平乱。

结果正如肥义预料的那样,他一去不回,惨遭杀害。赵何知道大事不好,连同自己的近卫军抵抗叛军,随后赵成和李兑率兵援救,一同抵抗作乱叛军,消灭了其党羽,诛杀了赵章和田不礼,稳定了赵氏王朝的稳定。

总结:肥义历经三朝,是国家重要的功臣,他的贡献和影响力在那个时期是不容小觑的,否则也不会与商鞅、屈原一起并称为战国三杰。如果没有他的辅佐和献策,国力也不会日益富强,稳定发展,最后走向盛世。

在赵惠文王登基以后,肥义深知当下朝堂的局势,知道赵章等人的狼子野心,他本可以回乡养老,颐养天年,却依旧选择为国家和君王出力,甚至奉献自己的生命,以保全君王地位的稳定。肥义的爱国之情值得钦佩,他以身殉国的精神也值得后人的称赞。

#先秦时代#商鞅#诸子百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