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三国里的败家女人刘氏,狠毒堪比刘邦老婆吕雉,让袁绍死都不安宁

2020-09-05新闻6

袁绍,祖上四世三公,声名显赫,兵强马壮,一度是东汉末年北方的强权势力。曹操曾经依附于袁绍,然而最终却是曹操兼并了袁绍。

袁绍的势力之所以转瞬即逝,和他的继承人安排关系很大。中国古代的家族传承,讲究立嫡立长,嫡长子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避免子孙之间的利益争夺。废长立幼,乃是取乱之道。

袁绍作为一方诸侯,继承人安排的问题至关重要。在这个问题上,袁绍的正妻刘氏,发挥了很大的影响力。袁绍的长子袁谭,乃是前妻所生。后妻刘氏宠爱自己的幼子袁尚,总是在袁绍面前吹枕边风,要求立袁尚为继承人。

袁绍经不住刘氏的软磨硬泡,而且自己也感觉袁尚长相俊朗,甚是喜欢,于是袁绍生前也是把幼子袁尚当成继承人培养。袁绍把袁尚留在身边重点培养,其他儿子派出去镇守一方。这一做法,明确暗示了他的继承人安排。

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而归。在巨大的失败阴影之下,袁绍郁郁寡欢,不久便病死了。参天大树已倒,袁氏面临着巨大的生存考验。

此时的刘氏,不顾形势的艰险,也不顾袁绍尸骨未寒,一心只想着嫉妒和报复,她下令把袁绍的五个侧室全部杀死。随后她又担心这五个侧室死后去袁绍面前告状,于是她把这些人的尸体拔掉头发,脸上涂墨,进行毁容。

死人的事情解决了,活人的威胁还没解决。刘氏又派儿子袁尚把袁绍五个侧室的家人全都杀死,以绝后患。这一对母子蛇蝎心肠,不顾袁绍尸骨未寒,曹操的威胁近在眼前,先想着内斗。

吕雉在刘邦死后,虽然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害死了戚夫人的儿子,也不如袁绍的正妻刘氏这样赶尽杀绝,手段残忍。吕雉的残忍比刘氏更出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袁绍势力只是短暂的割据势力,没有造成更大的影响力,后来人们很快淡忘了刘氏的恶行。

袁绍病死后,曹操正想乘胜追击。谋士郭嘉劝阻,他认为袁氏二子势必会产生继承人的争夺,如果曹操采取积极的攻势,袁氏二子势必联合抵抗,如果曹操佯装南撤,没有了外部威胁,袁氏二子极有可能出现内讧。曹操依计而行,袁氏内部果然出现了继承人纷争。随后曹操分而治之,拉一派打一派,最终平定了河北。

晚年的曹操,同样面临着继承人安排的难题。曹植才华横溢,擅长文学,深得曹操的喜爱。然而长子曹丕文韬武略,更擅长治理国政。曹操在自己的个人好恶和国事大局之间,最终选择了后者。曹操的后事安排,没有像袁绍那样不明事理,所以没有引起严重的继承人纷争。

袁绍的正妻刘氏心狠手辣,曹操的正室卞夫人却是非常贤惠。东汉末年,权臣董卓倒行逆施,曹操不想和他同流合污,于是逃出了洛阳城。此时有人说曹操已经死在外面,曹府闻讯,一片混乱。很多曹操的部下都打算散伙了。

卞夫人临危不乱,危难时刻挑起稳定人心的重担。她跟大家说:“曹君的生死不能单单凭借几句传闻来确定,假如曹操还活着,你们今天离去了,他日曹操安全归来,诸位有何颜面再去见他?”众人感觉有理,也便没有散伙。

后来曹操听说了这件事情,非常赞赏卞夫人的才智和魄力。其实,在当时那个环境当中,曹操去向不明,生死未卜,真正最害怕的人,应该是家中女眷。然而卞夫人克制自己内心的恐惧,帮助夫君安定了人心。

管理学告诉我们:领导要做员工的“胆”和“眼”。面对危难时刻,领导要给员工提供勇气和方向。

官渡之战前夕,袁绍引兵南下,曹操的幕僚惊恐不已。此时曹操为了稳定人心,笑着跟大家说:“我最了解袁绍了,此人色厉内荏,没什么好怕的。”其实这个时候最担心的人,正是曹操自己,然而他却能顺利地稳定人心,让大家跟着他一起拼搏。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卞夫人和曹操的临危不惧,何等相似?刘氏和袁绍不辨是非,在继承人问题上废长立幼,导致内讧,又岂是偶然事件?

俗话说“妻贤夫祸少”。袁绍有如此恶妻,最终如果不失败,也是不科学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官渡之战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