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国家在广西这个试点任务,这些地方被委以重任

2020-09-05新闻5

中国交通运输部日前同意广西在推进交通运输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多层次国际枢纽、推动国际运输便利化、推进智慧交通发展、提升科技兴安水平等五个方面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全面提速与东盟的互联互通。

根据交通强国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试点任务计划,通过3—5年时间,广西交通运输对外开放水平将显著提升,互联互通格局基本形成,国际交通运输合作将实现新突破,跨境便利化运输取得显著成效。

具体怎么做?

试点任务定了,

快看看有哪些与你的家乡相关!

??

推进交通运输高水平对外开放

01

打造北部湾东、中、西线出海口运输通道

东线推进焦柳铁路怀化至柳州段电气化改造,加快推动柳州至南宁第二高速、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改扩建和湖南城步经龙胜至南宁高速公路(广西段)、柳州经覃塘至钦州港高速公路、南宁经玉林至信宜高速公路(广西段)等项目建设。

中线加快推动贵阳至南宁高铁(广西段)、兰海高速钦州至北海改扩建和荔浦至玉林、贵阳经天峨经南宁至北海(广西段)、南宁经上思至防城港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推进黔桂铁路二线、沿海铁路钦州至防城港段扩能改造。

西线补齐通道短板,推进黄桶至百色、百色至威舍段二线等铁路项目。积极推进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平陆运河建设和湘桂运河前期工作。

02

加大干线运输通道连通口岸能力

以友谊关、东兴、龙邦口岸为重点,加快南宁至崇左高铁、防城港至东兴铁路建设,推进湘桂铁路南宁至凭祥段扩能改造,加大峒中、爱店、硕龙、平孟等口岸高速公路连通密度。

03

推动交通与产业融合发展

大力引导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等向通道沿线聚集,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打造桂林—柳州—南宁高速公路交旅融合项目。深入挖掘沿线文化旅游资源,加大服务区与旅游融合力度,推动沿线农副特色产业有效发展。

04

加强对外开放能力建设

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强化跨境交通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作参与力度,支持有实力的广西交通企业积极参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运输市场合作,提升交通行业国际影响力。

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建成一批重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交通与产业融合发展效果初步显现。广西交通企业积极参与到老中高速、马来西亚关丹港、文莱摩拉港等境外项目建设运营,行业技术、标准等国际影响力有效提升。

通过3—5年时间,交通运输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互联互通格局基本形成,有效支撑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海统筹、双向互济,通道辐射能力大幅增强。通道范围内沿线生产要素高效流动、有效聚集,交通与沿线经济要素深度融合发展,服务区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广西交通企业广泛参与到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打造多层次国际枢纽

01

充分发挥北部湾港口辐射作用,推进枢纽设施大型化、专业化、智能化

加快建设防城港企沙港区、钦州港大榄坪港区、北海港铁山西港区码头工程。加强航道疏浚整治力度,有序推进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进港航道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运输站场设施,加快建设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二期工程等具有集装箱办理能力的铁路货运基地。推动枢纽服务功能多样化,加快北海港邮轮业务发展。推进软环境建设,深入开展北部湾港口优服降费行动。

02

全面提升南宁枢纽国际辐射能力

加快推进南宁市枢纽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提供一体化高效服务。推动航空公司在南宁积极设立运行基地和分(子)公司。提升航线网络品质,提高面向东盟的国际中转能力,推动临空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完善南宁国际铁路港、空港、公路港、冷链物流区、口岸物流区等枢纽设施,提升跨境物流服务功能。

03

强化交通枢纽区域辐射能力

依托柳州制造业基地、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推进广西汽车城官塘水公铁多式联运物流港等物流集聚区建设,积极引进、培育供应链综合服务商,打造高效工业物流体系。依托桂林国际旅游优势,大力打造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加快推进通用航空机场建设,打造层次分明的通用机场群。

04

加快建设边境口岸枢纽

完善枢纽设施,加快推动凭祥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监管中心、东兴北仑河二桥口岸和百色(靖西)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以凭祥跨境物流基地为重点,积极推进国际贸易通关一体化和跨境运输便利化。

05

完善枢纽集疏运体系

积极推进港口、临港园区集疏运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快推动北海港铁山港区至石头埠铁路支线、钦港铁路支线扩能改造和茅岭至皇城坳铁路支线等铁路集疏运项目建设,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多层次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初步形成。北部湾港货物进、出口环节中介服务费用全面降低,收费标准降至同期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港口标准,在优服降费方面取得典型经验,并形成相关政策成果。

通过3—5年时间,广西北部湾港口国际门户功能显著增强,南宁枢纽国际辐射能力明显提升,综合交通枢纽集疏运体系更加健全,有效支撑广西国际贸易发展。货运枢纽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问题基本解决,重要港区基本实现铁路专用线“无缝衔接”,港口集装箱铁路集疏运占比大幅提高。客运枢纽间连接效率显著增强,枢纽换乘效率大幅提升。枢纽经济发展成效明显,口岸枢纽充分带动沿边地区高质量开发开放,北部湾临港产业集聚程度大幅提升,南宁临空经济区初步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推动国际运输便利化

01

创新国际运输多式联运服务

积极发展海铁联运、中国—东盟公铁联运冷链物流等多式联运工程,探索建立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班列全程定价机制,鼓励国际无船承运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加快向多式联运经营人转变。探索在东盟国家重要港口设立铁路集装箱还箱点。加快推进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航线、中越货运直通车等项目实施。探索“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联运”新模式。推进通中欧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全程运行图联合铺画,力争开行通中南半岛的国际联运班列,持续扩大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规模和范围。

02

提升口岸运输服务水平

以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依托,发展面向东盟的物流信息服务。合理布局口岸联检大厅及查验区域,优化现有重要陆路口岸货运车辆换装区域功能设置,提高运输、装卸效率。

03

加强软环境建设

推动实施便利客货跨境运输协定,加快推动跨境自驾游、货运直通车等通关便利化协议。探索中越跨境项目共同规划、同标准建设。推动中越两国口岸监管资料交换、口岸执法部门监管互认。推广多式联运全程“一单制”,简化提箱操作手续,提高货物中转效率。研究制定“一单制”服务企业标准,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逐步实现多式联运提单的质押结汇功能,探索赋予多式联运提单物权属性。

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子平台投入运行。联运服务业态发展趋势良好,营商环境优化,物流业整体收益增长率达到年均10%,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降本增效”成果显著,综合运输成本(与2020年相比)降低约20%左右。在“一单制”改革、西部特色多式联运标准规则等方面取得典型经验,并形成相关政策成果。

通过3—5年时间,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全面推广,边境口岸通关车辆使用平台占比50%以上。运输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口岸通关查验更加高效,国际交通运输合作实现新突破,跨境便利化运输取得显著成效。

推进智慧交通发展

01

大数据中心

汇聚各运输方式以及海关、国际物流信息等数据资源,推动广西综合交通运输全域大数据资源整合。建设数据资源池,强化数据共享交换。加强数据挖掘分析,支撑西部陆海新通道应用系统建设。

02

智慧高速

依托南宁沙井至吴圩公路,积极开展车路协同及自动驾驶技术应用,构建云控平台及交通控制平台,推动建成智慧高速路段,实现在途传统车辆及网联车辆动态管理与调度。

03

智慧服务区

以5G泛在物联为重点,利用边缘计算、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汇聚分析以视频图像释义为主的服务区全态势大数据,支撑服务区综合安防管控、服务质量提升、商业经营转型升级。

04

公路智慧监测体系

通过高分遥感、无人机、机器视觉、交通传感等监测方式,推动公路网基础设施、运行状况、跨境运输等全领域监测。打造5G公路专用通信网络和混合云雾计算平台,构建“智能交通大脑”,高效提供云端和边缘端应用,全面覆盖公路网设计建设、运营管养、应急调度、出行服务,有效支撑智慧监测边缘快速数据计算和智能分析。

05

基础设施建管养全生命周期应用

以高速公路、特大型桥梁、特长隧道等重大公路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大型港口码头、航道、船闸等重大水运基础设施项目为依托,推动BIM技术在项目设计、施工、养护、运营管理中实现全生命周期应用。

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广西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交通运输行业主要数据完成汇聚整合,初步形成数据标准与数据治理体系。

通过3—5年时间,广西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中心全面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实现综合信息全域互联,数据资源实现全量汇聚、交换共享。高速公路建管养运全面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全面建成沙井至吴圩智慧高速、智慧服务区、公路全领域监测网、一体化服务平台、智慧高速交通控制平台,并形成相关政策成果。

提升科技兴安水平

1.全面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参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推进保险+风控体系建设。

2.推动设区市城市公共交通车辆、“两客一危”车辆、重型载货汽车(总质量12吨以上)、半挂牵引车驾驶员形成驾驶行为画像,全面推广车辆智能视频监控。

3.整合全区高速公路安全应急资源,打造高速公路协同指挥平台,实现应急统一调配、快速处置。

4.建设超大运输集团安全生产云监管平台,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化监管考核体系,推动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信息化记录,全面提升安全监管能力。推广道路运输车辆全景电子后视镜,减少行车安全隐患,应用抗凝结防水珠技术、流媒体高清红外取像技术,降低不良视觉环境影响。

5.以龙门跨海大桥为依托,开展施工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制定关于千米级悬索桥的施工工艺标准和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降低施工难度、施工风险和施工成本,全面提升复杂海域条件下大跨径悬索桥建设科技兴安水平。

6.打造中国(广西)—东盟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国际培训与交流基地,深化与东盟国家交通运输安全国际合作。构建“政企行校”四方协同交通安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流的交通安全管理专业技术人才。

7.以南丹至天峨高速公路为依托,积极推进H3S全息三维实景大数据安全管理监控。

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交通运输科技兴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并推广应用一批先进成熟的安全生产技术创新成果,安全生产事故防范能力有效加强,行业各领域安全生产事故率逐年下降,事故总量逐年减少,出台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技术和产品强制推广目录、推荐目录、落后技术淘汰目录等政策文件。

通过3—5年时间,广西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信息管理平台全面推广,行业参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智能防控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市公共交通车辆、“两客一危”车辆智能视频监控实现全覆盖,重型载货汽车(总质量12吨以上)及半挂牵引车安装50%以上,驾驶员不安全驾驶行为等安全隐患数量下降70%,不安全驾驶行为报警次数下降50%。国省干线公路工程建设期安全生产实现全方位管理,出台《国省干线公路危险源辨识指南》《国省干线公路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标准》等标准指南。建成超大运输集团安全生产云监管平台,现场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完成率达100%,全景电子后视镜广泛应用,企业行车死亡率、受伤率、肇事率、经济损失率下降10%—30%。形成复杂海域大跨径悬索桥科技兴安施工工艺成套技术和施工安全管理办法。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每年完成1000人次以上的国内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从业人员业务培训、100人次以上的东盟国家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从业人员业务培训。

#交通运输#国际#枢纽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