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江山姓啥不重要,谁当皇帝都得靠我们!说说南北朝豪门大姓那些事

2020-09-24新闻3

前文提要:杨坚晚年凄凉,被杨广和杨素玩弄于股掌。杨广打败了所有竞争对手后终得继位,于是大兴土木,迁都洛阳兴建新京,又开凿运河南下江都。新都建成后,大业二年七月,出身望族弘农杨氏的楚国公司徒杨素亡故。而我们的主人公李靖,要到大业之后才被重新起用为县官。

西魏北周的政治体系内,有一股游离于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系统外的门阀势力是值得注意的。这股势力在西魏的最初代表,乃是出身“太原王氏”的王思政,王思政本人在西魏的政治地图中,最初属于魏帝集团。《周书.卷十六 列传第八》中说:“自大统十六年以前,十二大将军外,念贤及王思政亦作大将军。然贤作牧陇右,思政出镇河南,并不在领兵之限。”据此很多人以为王思政与十二大将军同级,然而实际却并非如此。

江山姓啥不重要,谁当皇帝都得靠我们!说说南北朝豪门大姓那些事

▲今天位于山西太原晋祠内的王氏太原堂祠堂,图/网络。

王思政本人乃是于大统十三年升大将军,当时后来授八柱国的那批人当中,除宇文泰本人于大统初已经授柱国外,其他诸位都也还只是大将军或者甚至可能只是开府,因此王思政在大统十三年及之前,实际上是与后来授诸柱国的那批人(赵贵、独孤信等人)同级,而不是与大统十六年的诸大将军同级。大统十六年的十二大将军,差不多全部是当年在府兵建设整编的过程中,为满足府兵编制之需要而紧急擢拔提升的,其势力威望是不能与八柱国比肩的。

另外此处所说的念贤和王思政“并不在领兵之限”,其实不是说他们没有资格统领军队。而是因为他们出镇在外,只统领所属部曲和州郡兵,而不掌握中央宿卫部队的指挥权。

至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念贤和王思政都是跟随孝武帝入关,属于魏帝集团线上的人——念贤和王思政曾经都是魏孝武帝亲信的中军大都督,总领宿卫兵,保护孝武对抗高欢,而西迁关中的主力就是他们。他们显然是遭到了宇文泰集团的集体排斥——所以念贤被弄到陇右、王思政被踢到了河南。

江山姓啥不重要,谁当皇帝都得靠我们!说说南北朝豪门大姓那些事

▲北魏孝武帝剧照,图/网络。

在孝武帝西迁前后,担任中军大都督的至少还有元宝炬和元欣。其顺序大致是孝武和高欢翻脸之前王思政为中军大将军、大都督;翻脸之后元宝炬为中军四面大都督,念贤当时为中军北面大都督,正是在元宝炬麾下;孝武西迁之后,元宝炬登基为西魏文帝,而元欣接任为中军大都督。念贤和王思政都是和魏室撇不开关系的人。宇文泰能够坐稳西魏的江山,除去自身过人的政治智慧外,也得益于非凡的运气,其一是当年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所杀,李虎跑到荆州求贺拔胜往关西统帅贺拔岳旧部,贺拔胜竟然犹疑不定未曾前往,从而给了宇文泰上位的机会。其二孝武西迁后的当年,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威才稳固其统治权威,而当时荆州集团这帮人自贺拔胜、独孤信以下正因为被侯景打败全体逃亡到南朝梁武帝那里避难。结果这两个可能使宇文泰下地狱的关键时刻,其内部最大的反对派都阴差阳错没有出现。等到贺拔胜、独孤信、杨忠他们先后只身返回长安的时候,坐在西魏帝位宝座上的已经是宇文泰拥立的西魏文帝元宝炬。这个时候,已经不是贺拔胜、独孤信向宇文泰追问弑君责任的问题,而是反过来轮到宇文泰代表魏帝追查他们败亡于侯景的责任的问题了。)

江山姓啥不重要,谁当皇帝都得靠我们!说说南北朝豪门大姓那些事

▲宇文泰剧照,图/网络。

(琅牙弓月先生在《贺拔胜集团与西魏周隋的政治》一文中,曾经引用毛汉光先生的《西魏府兵史论》和周双林先生的《北周赵贵、独孤信事件考论》指出:“与贺拔胜集团并列的还有宇文泰亲信集团、侯莫陈悦残部、以及魏帝的亲信势力。”既是说明西魏政权内部存在的四大势力集团区分,但是这四大集团的实力在不同时代并非平均分布的。尤其是宇文护掌权之后,为了巩固个人的专制地位,在打压非宇文泰集团势力的同时,也将很多原本依附于宇文泰集团的势力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造成几乎以宇文氏亲信集团对阵反宇文氏同盟的局面。此事以后另加详细分析。)

贺拔胜在后来那几年,一直受到宇文泰的重点关照,被压得抬不起头来。相比之下,独孤信的处境只能说稍微好一点,大约在大统五年,念贤去世,此后独孤信接替念贤统帅陇右,才算有了自己的一块根据地。而独孤信本人于大统十四年被授予柱国大将军,正是因其拥有陇右的势力范围。

至于为什么由独孤信继承念贤在陇右的地盘呢,这可能是魏帝集团与贺拔胜集团达成的同盟吧,或者宇文泰集团对此也无法阻止。

江山姓啥不重要,谁当皇帝都得靠我们!说说南北朝豪门大姓那些事

▲独孤信剧照,图/网络。

大统十三年,颖川之战,王思政被东魏所俘,是对这一政治势力的极大打击。但是王思政在离开玉壁赴颖川就任前,以所部韦孝宽(书裕)镇守玉壁,亦可看作这一政治势力所布下的一颗棋,王思政败入东魏之时,韦孝宽当时位卑职低,自然不可能马上承担起领导本系统与于谨赵贵独孤信等人分庭抗礼的重任,因此就必须夹起尾巴低调做人。

韦孝宽本人出身“长安杜陵韦氏”——汉代辛氏《三秦记》载:“城南韦杜,去天五尺。” 唐代诗圣杜甫先生在《赠韦七赞善》中写到:“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北宋大词人黄庭坚在《老杜浣花溪图引》中又说“干戈峥嵘暗宇县,杜陵韦曲无鸡犬。”——说的都是杜陵韦氏门第崇高,直达朝廷。也是差不多可以与弘农杨氏同列而仅次于“五姓”的望族。

韦孝宽此后以守玉壁为起点,逐步积累功勋,至周武帝亲政前后已进位至柱国,此后多次担任北周东征的前方统帅,周武帝在柱国之上增设上柱国,韦孝宽更进位为北周上柱国之一。杨坚篡周后,仍然以韦孝宽为统帅征讨尉迟迥。当时集于韦孝宽麾下的计有高颎、杨素、宇文述等众多此后成为隋文帝、炀帝两朝顶梁柱的英雄人物。杨坚建立隋朝之后,韦孝宽在杨坚的功臣榜上排名第二,仅次于太师李穆。

江山姓啥不重要,谁当皇帝都得靠我们!说说南北朝豪门大姓那些事

▲图/网络。

这里有一件事也值得注意的,韦孝宽与独孤信一样同在荆州任职多年,两人号称“连璧”,因此可以确定其也是荆州集团的一员。但是后来魏帝集团的王思政离开玉壁之时,特意推荐韦孝宽接任职守。结合前面提到的独孤信接替念贤死后陇西的空位的问题,那么我们就发现,魏帝集团在地方上的左右两翼势力都被荆州集团所成功接收了——这应该是两大集团达成的妥协,魏帝集团通过渡让本方势力地图拉拢就荆州势力形成共同对抗宇文泰集团的同盟。

后来杨坚推翻宇文周政权,韦孝宽在镇压尉迟迥的行动中表现相当的积极,应该也算是其对自身政治归属所拥有的明确认识。韦孝宽既然当初能和独孤信并称“荆州双璧”,那么其在西魏——北周内部的资历就至少不亚于八柱国,而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以他的能力,并不次于八柱国中的那几位,但是在整个大统年间乃至宇文护执政之后,即使立下盖世的武勋,其升迁的速度却依然大大地低于朝中的武川同僚们,显然只能有遭到系统排斥这么一个解释。所以当“荆州集团的二代目”杨坚扛起反周的大旗的时候,韦孝宽给了杨坚很大的支持。

在此我们又不得不提到杨坚建隋的第一大功臣——太师李穆。李穆是西魏最初的十二大将军之一的李远的弟弟,其家族是陇右原州豪酋。当年宇文泰在世之时,李远和宇文泰的关系是很好的,在宇文泰立太子事件中,正是由于李远的鼎力相助,宇文泰才得以压倒独孤信。也因此李远能够成为大统十六年的十二大将军之一。但是在宇文护执政之后,赵贵独孤信侯莫陈崇李远等多人先后被杀,独孤信之死固然是主要由于长久以来贺拔胜集团与宇文泰集团的矛盾的总爆发。而赵贵、李远、侯莫陈崇之死却是宇文泰集团内部分裂的象征。由于对宇文护专政的不满,最终导致了宇文泰建立的这一亲信集团的崩溃。

江山姓啥不重要,谁当皇帝都得靠我们!说说南北朝豪门大姓那些事

▲宇文护剧照,图/网络。

东西魏河桥大战,李穆救过宇文泰的命,因此宇文泰在世之时,李穆的地位上升算是很快的。大约在大统十六年或者大统十七年,李穆成为十二大将军之后最早升大将军的人之一,并赐姓为拓跋氏。拓跋氏是孝文帝改革之前的北魏帝姓,根据北魏的传统,部属的姓氏可以跟随主将,当时的诸柱国之中,自大统十七年李虎死后,达奚武推荐元子孝接任柱国,名义上领兵的六柱国之中似乎只有元子孝可能姓拓跋,因此极有可能李穆是作为元子孝名义上的部属。而按照传统的说法(陈寅恪先生的观点,见《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由元子孝出任柱国正是宇文泰为兼并李虎系统所作的安排。因此李穆可能是在宇文泰兼并李虎的过程中充当了先锋。

宇文泰死后李远父子死于宇文氏家族内部的权力之争,但是宇文护对于系统内的任何可能的反对派都强力打压,涉及几大案的家族往往连根拔起。李穆本身虽然未曾参与谋杀宇文护之事,却也遭到了被宇文护从大将军直接撸成平民的待遇。这么一来,极大耽误了李穆的仕途,直到周武帝保定二年才恢复到大将军的身份。宇文护这种搞法,无疑会使李穆整个家族重新考量对待宇文氏政权的态度。武帝保定三年,李穆随杨忠东征,在杨忠的提携下而获晋升为柱国,可能正是这次共同行动,建立了双方合作的基础,并最终使李穆在后来杨坚代周的过程中选择了站在杨坚阵营。

杨坚之所以如此看重李穆,除去并州所谓的“天下精骑”之外,恐怕更重要的是“宇文泰的亲密战友背叛了宇文氏家族”这样的宣传典型。至于李穆的弃宇文就杨坚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原州李氏和独孤信势力是否早就暗中有接触呢?对此,现在也很难下结论,毕竟不同政治势力的分裂组合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韦孝宽妻族乃是大名鼎鼎的弘农杨氏,其岳父杨侃正是北魏年间弘农杨氏响当当的人物,而杨素是杨侃同族后辈。因此韦孝宽和杨素宗族还有一层姻亲关系。(事实上杜陵韦氏和弘农杨氏联姻历史久远,远不止韦孝宽这么一家。)

江山姓啥不重要,谁当皇帝都得靠我们!说说南北朝豪门大姓那些事

▲今天的弘农杨氏四知堂,图/网络。

但是处于北周的时代,正统的汉族门阀仍然处于相对边缘化的局面,在北周中央政治中的话语权相对于武川系军事贵族仍然不高。这种状况直到杨坚执政之后,重新大力推广汉化才彻底改观。韦孝宽死后几年,杨素升格为这一系统的领军人物。人们过去谈论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即将这一发家于代北武川的武人集团视为一个整体。这固然没错。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当他们面对东魏强敌的时候,固然表现出一致对外的统一性,而当面临内部斗争的时候,他们各自之间又结成小团体相互对抗。譬如以血缘论,李虎、李弼、杨忠等人,尽管至今仍然未能明确其具体真实的出身背景,但是在对待汉族文化的态度上,与宇文氏主导的集团是始终保持距离的。这群人,既体现出武川军阀的传统属性,又在很大程度上自动靠拢传统门阀士族,他们正好处于汉化与胡化的中心,因此也表现出汉化与胡化的双重特性。

当宇文氏执政的时候,这一群体可以被接纳成为鲜卑化宇文氏政权的大股东,而正统汉族士族相对的就是比较受打压的对象。而只有处于中间位置的他们执政之后,才能同时平衡出现胡化趋势的鲜卑贵族和汉族正统门阀之间的争执。

从这一角度来说,以政权稳定的趋势为考量,隋唐两代最终出现杨李两家取代宇文氏的局面这也是一个必然。——当然此说如果推广开去,李唐政权之所以取代杨隋就更有合理性——因为无论以关陇贵族内部的地位排名还是以士族门阀的门第郡望排名,李唐都要排在杨隋之前:以关陇集团的排位来说,身为八柱国家的李虎自然比身为十二大将军的杨忠要高一个等级;而以士族门阀的门第郡望排名,“五姓七望”之一的“陇西李氏”比之关陇郡姓的“弘农杨氏”仍然要高一些——尽管这陇西李和弘农杨的身份都不见得怎么靠谱。

作者 : 姜良

#三国两晋南北朝#杨广#钱币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