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与古为友 | 不用水墨,也能创作“山水画”?

2020-09-24新闻6

与古为友 | 不用水墨,也能创作“山水画”?

当 传统文化与 现代潮流相遇,

艺术家们在看似不相关的古今领域,

却能找到内在 共通的精神本质,

一次次刷新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与古为友》节目不觉间已播出过半,

本期将继续与你探讨 文房器物与当代设计、

山水画与摄影艺术融合的更多可能性。

与古为友 | 不用水墨,也能创作“山水画”?

在《与古为友》第三集节目中,获得 多项国际大奖的设计师贾伟,和搭档设计师陈兵来到苏州,寻求现代文创设计的 新灵感。两人先后拜访了国画家夏回、先锋诗人西川与玉雕大师杨曦,在文房鉴赏与探访生活居所的途中,感受古人心中蕴藏的精神雅趣。

现代人追求快节奏效率,而古人却懂得 在闹市中寻觅一种雅境。行走于隐于市井的苏州园林,能够感受文人屏蔽世俗的生活哲学;欣赏苏州博物馆陈列的 文玩器物,可以从中体会到古代工匠打磨作品所倾注的 时间精力。

这种文人雅趣传承至今,也赋予了当代设计新的灵感,启发艺术家们用融合创新的思路来表达器物的 意境之美。

与古为友 | 不用水墨,也能创作“山水画”?

雅趣是中国设计的 灵性密码,它同样可以渗透到我们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采集到丰富的创作巧思后,两位设计师决定以 高山流水为主题设计一款办公桌香薰摆件,让现代人进一步感受到古人游历山川的雅趣心境。

与古为友 | 不用水墨,也能创作“山水画”?

中国独有的 山水画,

以神秘的美感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而它与 摄影艺术又有着怎样的关联?

《与古为友》第四集节目即将播出,

善于 以镜头捕捉美感的 摄影师张克纯,

将与艺术家徐冰探讨山水画的创作哲学,

从传统作品中发掘 山水摄影的更多灵感。

与古为友 | 不用水墨,也能创作“山水画”?

以山水作笔,光影为墨,张克纯擅长用镜头捕捉 山水画的意境。十年来创作出多部杰出的作品,也令他受到多个国际奖项的青睐。然而随着创作的深入,张克纯“ 心中的山水”却越来越难以找到。

怎样才能让摄影作品 更接近传统山水画的意境?若使用后期合成技术,虽然可以节省时间,却也违背了当初的创作理念。若保持原生态的创作,又该如何突破自我?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张克纯前来拜访艺术家徐冰,徐冰老师最成功的作品,便是 用水墨之外的创作方法,打破了世人对中国山水画的传统认知。

与古为友 | 不用水墨,也能创作“山水画”?

与古为友 | 不用水墨,也能创作“山水画”?

徐冰认为中国山水作品的魅力,不在于颜料如何调配,而是在于 细腻的光影所展现的美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之所以能看到美的东西,是因为 眼睛可以随时调节,将远景向近处推,近景向远处推。正如中国山水画通常将绘画元素都呈现在一个平面上,平面性由此成为了它的一个显著特点。

与古为友 | 不用水墨,也能创作“山水画”?

正所谓“书画同源”,传统书法艺术也可以为山水画创作带来一些灵感。从中国最古老的 象形文字起源,经过上千年的文化积累,使得中国人习惯将身边的事物 符号化。那么在山水摄影的创作中,是否也能借鉴符号来表达理念呢?

与古为友 | 不用水墨,也能创作“山水画”?

在得到诸多灵感启发后,张克纯决定以自己的作品 《黛山》为原点,再次来到西部高原进行摄影创作。这次他所寻觅到的符号,是当地原生态的 景观、居民与马。在张克纯看来,当生活越来越多被现代元素充斥,那些含有古意的原始生活场景则显得十分难得。

与古为友 | 不用水墨,也能创作“山水画”?

正所谓“ 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优秀的山水画不仅在于画面本身的美感,也能够展示这样一种 时空的关联。传统艺术传承至今,当下的作品或许也能为未来的创作带来启迪。传统的山水画还将为艺术家们带来哪些思考?答案不妨从山水中去寻找。

除了光影艺术与符号元素,

徐冰老师与张克纯还探讨了哪些

山水画创作背后的深意?

记得收看本周即将播出的

《与古为友》第四集:水墨间的光影

每周三10点锁定 腾讯视频,

《与古为友》与你准时相约!

#山水画#水墨#古为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