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 人未熟见者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人未熟见者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陶侃的文言文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陶侃尝出游,汝既不田,执而鞭之,见人持一把未熟稻,陶侃怒斥,鞭打“戏贼人道...

    2020-10-17知识8陶侃 读书 
  • 黄生借书说的翻译 唐 人藏书皆作卷轴 其后有叶子

    黄生借书说的翻译 唐 人藏书皆作卷轴 其后有叶子

    叶子有多少种叫法 (1)植物的叶的通称。(2)书页。我国古书原来皆作卷轴,到 唐 代始有叶子。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其后有叶子。其制似今策子。凡文字有备检用者,卷轴难数卷舒,故以叶子写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这句话是什么...

    2020-10-14知识1陶侃 
  • 什么难下四字词 关于耻笑的四字词

    什么难下四字词 关于耻笑的四字词

    描写人物语言的四字词 能说会道 出口成章 巧舌如簧 语惊四座 能言善辩 娓娓而谈 滔滔不绝 妙语连珠 伶牙俐齿 口若悬河 浮文巧语 附耳低言 词不达意 低声细语 喋喋不休 对答如流 费舌劳唇 。动作的四字词语 导语:我的心激荡着,也急忙换上...

    2020-10-12知识5温太真 陶侃 
  • 九江在历史上出过多少个名人? 安徽日报社 订报纸

    九江在历史上出过多少个名人? 安徽日报社 订报纸

    九江在历史上出过多少个名人? 九江历史上的名人不少,多为民族英雄、文化巨匠。最有代表的人有:陶侃、陶渊明、黄庭坚、朱熹、江万里、王韶等。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人。中国东晋时期...

  • 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翻译) 如石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翻译) 如石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翻译文言文 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到陶侃家作客.当时,冰雪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有.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

    2020-10-12知识17句子 陶侃 
  • 陶侃惜谷文言文翻译

    陶侃惜谷文言文翻译

    《陶侃惜谷》的古文翻译是什么? 陶侃惜谷《晋书》【原文】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陶侃惜谷文言文和歧路亡羊文言文 文言文《陶侃惜...

    2020-10-12知识5稻穗 陶侃 陶侃惜谷 
  • 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事例 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名言事例 急两个名言 两个事例

    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事例 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名言事例 急两个名言 两个事例

    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名言事例 在线等 急急急急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名言事例 急...

    2020-10-09知识6陶侃 
  • 提前致仕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他靠什么维持生活?

    提前致仕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他靠什么维持生活?

    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后怎么办 退休一词,始见于唐宋文籍。唐代散文家韩愈《复志赋序》:“退休于居,作《复志赋》。《宋史·韩贽传》:“退休十五年,谢绝人事,读书赋诗以自娱。何谓退休?依古代而言,。朱元璋高度赞扬的国子祭酒宋讷,为何放着大好前途不要,...

    2020-10-06知识4唐朝 陶侃 潘仁美 刘禹锡 宋讷 
  • 求白居易《访陶公旧宅》解释 读陶公诗

    求白居易《访陶公旧宅》解释 读陶公诗

    文章第③段引用古人吟咏“陶公柳’’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印证“陶公柳”(“武昌柳)”的名称由来已久;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赞美了“陶公柳”(“武昌柳”)的风姿;表达了对陶公的怀念之情。求白居易《访陶公旧宅》解释 陶公瀑这首诗的作者是谁?陶公瀑哀歌...

    2020-10-05知识7陆游 陶侃 
  • 陶士行之运甓 陶侃的历史评价

    陶士行之运甓 陶侃的历史评价

    陶侃的历史评价 师圭:君左手中指有竖理,当为公。若彻于上,贵不可言。万嗣:君终当有大名。杨晫:①《易》称“贞固足以干事”,陶士行是也。②此人非凡器也。黄庆:此子终当远到。陈训:二君(陶侃、周访)皆位至方岳,功名略同,但陶得上寿,周当下寿,优...

    2020-10-03知识4陶侃逸事 历史 陶侃 
qrcode
访问手机版